一、毗騫國提到的盤古舊案是怎麼回事?

在《鏡花緣》中,毗騫國是個大國。毗騫國在《山海經》中沒有記載,是作者根據《梁書》記載插到這裏的。

據《梁書·諸夷傳》記載,在頓遜之外的大海中,有一個毗騫國,距離扶南有八千多裏。傳說毗騫國的國王身高一丈二,脖子也有三尺長,從誕生的時候起就沒有死亡過,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年齡。國王的地位非常神聖,王國內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以及將來會發生的事情,國王都知道,所以沒有人敢欺騙他,在南方人們稱他為長頸王。

《南史·夷貊傳》也有毗騫國的記載。劉宋何承天的《纂文》,清代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輯佚書》也都有記載說,毗騫王是長脖子,從古到今沒有死過。

現在來看,頓遜應該是今天的東南亞一帶,有人說是緬甸,有人說是泰國,還有人說是馬來西亞,但都不能肯定。估計記載中的扶南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毗騫國大約也在東南亞一帶,說它距離扶南八千多裏,無非是誇大之詞。

關於毗騫國王脖子三尺長的記載,清代的陸次雲在《八紘荒史》裏說是”頭長三尺”,稱作長頭國。而李汝珍在《鏡花緣》寫道:”隻見其人生得麵長三尺,頸長三尺,身長三尺,頗覺異樣”,”其人皆壽享長年”,則捏合了《梁書》、《八紘荒史》的不同說法,又把”身長丈二”改為”身長三尺”,這就使得毗騫國人的形體更加怪異。

毗騫國的人活得特別長,自然見多識廣。《鏡花緣》中說毗騫國內”有前盤古所存舊案”,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博物館,隻不過這是一個有關盤古的文獻資料博物館。

在上古神話中,盤古是古代南方各族的始祖和創世神,曾開天辟地,化育萬物。古代南方有很多盤古的遺跡,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曾記載說南海有盤古氏墓,桂林有盤古氏廟;宋羅泌《路史·前紀》卷一說會昌、湘鄉、雩都、廣陵等地有盤古山、盤古堡、盤古塚、墓、祠、廟之類,可說遍布南方各地。作者因毗騫國在南方海中,便順手牽來盤古,虛構了盤古舊案。

按照小說的記載,盤古留下的案卷封麵標簽的第幾卷第幾卷的”卷”字寫作”弓”,林之洋在這裏又出了洋相,念成”弓”字。元末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卷二”弓字”條曾經記載說:”弓即卷字,《真誥》中謂一卷為一弓。”大概李汝珍讀過《南村輟耕錄》,所以他在這裏賣弄了點小學問。《真誥》是梁大道士陶弘景撰寫的,北魏《鄭羲下碑》也有弓字,看來南北朝時期的人們都喜歡用這個僻字。李汝珍用弓字來標示盤古卷冊,無非是說它古奧。

盤古舊案是什麼內容,小說中並沒有說,隻說”上麵圈圈點點,盡是古篆,並無一字可識。”

本來嘛,盤古是遠古時期的人物,又有誰能夠認識他呢!也就因為盤古事跡的久遠,所以作者才不必多費筆墨。但作者到底有些不甘心,便由林之洋來一番插科打諢了事∣∣”這叫做唯有圈中人,才知圈中意,俺們怎能猜這啞謎!”

社會上各階層各門派各色人等都有自己的人事圈子,圈子中的”啞謎”局外人是猜不出來的,林之洋這套”圈子”理論倒也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