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宋詞三百首(5)(1 / 3)

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張掄

張掄,字才甫,吳蓮社居士,開封(今屬河南省)人。善填詞,風格華豔,為宋高宗、孝宗所賞。每應製進一詞,宮中即付之絲竹。有《蓮社詞》。

上元有懷

雙闕中天,鳳樓十二春寒淺。去年元夜奉宸遊,曾侍瑤池宴。玉殿珠簾盡卷,擁群仙、蓬壺閬苑。五雲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可是塵緣未斷?漫惆悵、華胥夢短。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約生於紹興十年(1140)左右。有《書舟詞》。明人楊慎《詞品》稱其為“東坡中表之戚”。然詞風淒婉綿麗,與東坡異趣。

水龍吟

夜來風雨匆匆,故園定是花無幾。愁多怨極,等閑孤負,一年芳意。柳困桃慵,杏青梅小,對人容易。算好春長在,好花長見,原隻是、人憔悴。回首池南舊事,恨星星、不堪重記。如今但有,看花老眼、傷時清淚。不怕逢花瘦,隻愁怕、老來風味。等繁紅亂處,留雲借月,月須拚醉。

張孝祥

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於湖居士,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紹興二十四年舉進士第一。疏請昭雪嶽飛,為秦檜所抑。孝宗朝,累遷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領建康留守。因主張北伐罷職。後知荊南府,為荊湖北路安撫使,進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卒。工詩詞,詞風豪邁雄闊。有《於湖詞》。

六州歌頭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消凝。追思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源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念奴嬌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海經年,孤光白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字無咎,號南澗翁,許昌(今屬河南)人,寓居信州(今江西上饒)官至吏部尚書、龍圖閣學士。封潁州郡公。詩文有歐、蘇遺風,亦工詞。有《南澗詩餘》。

六州歌頭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記年時。隱映新妝麵,臨水岸,春將半,雲日暖,斜橋轉,夾城西。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玉勒爭嘶。認蛾眉,凝笑臉,薄拂燕脂。繡戶曾窺,恨依依。共攜手處,香如霧,紅隨步,怨春遲。消瘦損,憑誰問,隻花知,淚空垂。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前度劉郎,幾許風流地,花也應悲。但茫茫暮靄,目斷武陵溪,往事難追。

好事近

凝碧舊池頭,一聽管弦淒切。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惟有禦溝聲斷,似知人嗚咽。

袁去華

袁去華,字宣卿,江西奉新(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曾知善化、石首等縣。有《宣卿詞》。

瑞鶴仙

郊原初過雨,見敗葉零亂,風定猶舞。斜陽掛深樹,映濃愁淺黛,遙山媚嫵。來時舊路,尚岩花、嬌黃半吐。到而今,惟有溪邊流水,見人如故。無語,郵亭深靜,下馬還尋,舊曾題處。無聊倦旅,傷離恨,最愁苦。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麵桃花在否?念沉沉、小閣幽窗,有時夢去。

劍器近

夜來雨,賴倩得、東風吹住。海棠正妖嬈處,且留取。悄庭戶,試細聽、鶯啼燕語,分明共人愁緒,怕春去。佳樹,翠陰初轉午。重簾未卷,乍睡起,寂寞看風絮。偷彈清淚寄煙波,見江頭故人,為言憔悴如許。彩箋無數,去卻寒暄,到了渾無定據。斷腸落日千山暮。

安公子

弱柳千絲縷,嫩黃勻遍鴉啼處。寒入羅衣春尚淺,過一番風雨。問燕子來時,綠水橋邊路,曾畫樓、見個人人否?料靜掩雲窗,塵滿哀弦危柱。庾信愁如許,為誰都著眉端聚。獨立東風彈淚眼,寄煙波東去。念永晝春閑,人倦如何度?閑傍枕、百囀黃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