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全係作者抽風,可以不看
========好吧,你確定真要看嗎===============
閨臣之始莫若太祖文敬皇後。
後諱留遐,淮安刺使杜駿女。幼失父母,隨兄巡居鄉間。恒為男子裝,博學有才辨,通音律,工草隸。長命中,高祖初用事,巡蔭渭北道記室參軍。坐張闖之亂下獄,瘐死,家貧不得歸葬。
及高祖踐祚,太宗徇地渭北。後束發拄杖,投書軍門。陳情惋惻,文筆可觀。太宗動容,贈金五百。高祖聞之,悅其才,辟為王府文學參軍。元慶二年,太宗入春宮,擢後為東宮僚屬,八年,拜太子中書。
後入仕十載,有能聲,無人知其為女子。高祖嚐欲婿之,後不得已,托疾辭歸。
十一年,太宗領中書。起複為詹事,再遷尚書右丞。
元慶十三年六月,高祖獵於渭濱,夜得天人入夢,昭後隱曲。次日,高祖詔後入,留飲。俟其醉,令內侍驗看,果如夢中人言。遂以欺君下獄。後上書自請死,得免,刺配代州。太宗潛以宮人代之,藏後於掖庭。
越明年,春,大旱,山東流寇蜂起。匪首宋瑞民冒稱前朝末帝少子汝陰王,舉兵起事,各地豪族亦多響應,連陷十數州郡。太宗領兵出剿,納後策,大克青州旋即堅守不出,而遣人清丈富家隱匿及無主之田,招撫流民,均田免糧。又布告諸郡,言隻誅首惡,不株連親族;且五功親有投叛軍者,如能勸其歸降則概不論咎,亦可與田。一時歸者甚眾,山東之亂漸息。
先是時,齊王素以慧黠有寵於太祖,亦從軍有功,淮安王建、外戚陳儼之等複黨素,謀譖東宮。會高祖遣都禦使鄭密為監軍,密本山東舊族,族人鄉黨多為亂軍所殺。適有凶徒親眷十數人自首求降,密哭請殺之,太宗礙於前言,不允。密遂飲藥死諫。太宗厚殮之,遣使送棺回京安葬,並許賊首為血奠。八月賊破,太宗履前言不誤。而儼之潛報高祖曰:“東宮與賊通,為密所發,恐事泄,故陰鴆之。”高祖憂怒甚,意圖廢立。無何,東宮使節亦至。高祖聞報,乃歎曰:“幾殺吾子。”乃遠儼之。
歲末,敕勒犯北。太宗出討,複從後所獻之計,堅守雲中不出。上連遣七使問北境軍事,俱為敵虜。左拾遺顧恒上書言東宮將反,宜早圖畫。上色變,問計,恒對曰,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陛下以何為先耶?欲全父子情分,禪位則天下兵戈得免。欲正君臣綱常,可令淮安王兵出雁門,轄太子左翼,並使齊王率飛雲騎拱衛京畿,以備萬一。
右補闕曹商與恒折辯廷上,曆數太子諸般忠孝行事,斥恒危言聳聽,居心叵測。上不悅,複疑齊、淮有所圖,乃謫恒知雷州,又遣齊王監修長陵,非有恩詔,不得入大內。齊王母陳氏時為貴妃,聞之大駭,衣敝襦,跪薅席,跣足泣請於長春門三日餘。上意乃平。
元慶十五年十月初三,白虹貫日,高祖崩駕長春宮。時陳妃在側,秘不發喪,反竊軍符遺淮安。後知其事,飛鴿傳報雲中,又藏璽珍珠井底。陳妃執後於含章殿,刑囚甚苦,不能屈。是月初六,東宮班師回京。淮安、齊王屯軍永定河北。兩軍相峙三日,齊王僚屬杜旭倒戈,殺淮安王建,生獻齊王素。是夜,旭軍入皇城。未及拂曉,逆黨盡伏誅。旭縛建屍身於轅後,繞宮城三匝乃休。陳妃大慟,磔後於五鳳樓上。
十二日,朱雀門破,太宗領兵攻入禁苑,陳妃於長春宮蹈火自焚。火勢三日不絕,累及內禁,殿閣樓台毀塌無數。
是年冬月朔,太宗踐祚清寧宮,是為聖武皇帝,以明年為景嘉元年。上廢齊王為庶人,錮守長陵終身。陳氏族誅。
景嘉元年春正月乙卯朔,追冊故東宮妃陳氏為文獻皇後,又追贈杜氏,諡文敬,至此未複立後。
二十二年,太宗製誥天下,創設女科,許天下女子出仕,人皆以上念文敬皇後故。然又敕曰,凡出仕女子,必黥麵,終生不得婚嫁。或曰此亦上念文敬皇後故。
——《大夏遺事·文敬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