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愛華盛頓(3)(2 / 3)

百利雖然是星級酒店,但裏麵設施一般。據說是故意而為。不能讓你住得很舒適,因為他要的是你到賭場“送錢”。許多人行李一放下,就直奔賭場,房間根本沒人住。我睡了一覺,想起來還是去賭場轉了轉,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理,也不知道拉斯維加斯有何魔法,估計是手癢了。果然,賭場依然熱鬧,人滿為患,笙歌美酒加金錢。小試了幾把,當然美金白送給美國鬼子了。什麼“百利”,是他們的利。這裏主要是玩21點、百家樂、老虎機、骰子,還有輪盤賭等。押注從15美金到5000美金不等,也有VIP室專門為你一人準備的,可下幾萬美金一注。而當年傷痕文學的主將盧新華據說淪落到就在這兒發牌。發牌(當莊家的)果然有中國人,笑眯眯的邪惡的眼睛,怎麼也玩不過他們,這些助紂為虐的混蛋。早晨起來下去看,依然滿當當的人還在賭。永遠的不眠夜!俺服了你,拉斯維加斯,令人發暈的亢奮和腐朽和美麗和神奇的城市。

好萊塢很好

洛杉磯的好萊塢,美國文化的輸出地,無可阻擋,每當他的大片出來時,全世界幾乎同時放映。中國如此抵製美國文化,還是隻進好萊塢大片。俺也搞不懂。可能一部大片,會拯救一個奄奄一息的電影院吧。其實,我認為小國的電影更好看,更有樸素真實感人的藝術魅力。我不喜美國大片,一個寫作者,我更看重的是角落裏的生活,最僻靜處的聲音和眼神,一些連上帝都看不到的地方的場景。這些在第三世界的電影中能找到。

好萊塢上世紀20年代最為風光,1923年,來自芝加哥的地產商買下了如今好萊塢這片山地,準備搞地產開發,想取個名字打在山上做廣告,想到了自己在芝加哥的莊園叫好萊塢,於是有了此名。電影發明後,因為加州有名的陽光,而當時拍攝全是用自然光,加州耀眼的陽光成為了電影人的首選,且這裏一年四季陽光明媚,少雨,於是電影拍攝向洛杉磯轉移。

雖是冬天,但這裏的陽光依然很豔,早晨起來,陽光明亮得不行,街頭所有的植物都綠得發亮,還有一些熱帶的花卉,非常獨特好看。早起就可穿T恤。而此時的紐約大雪紛飛。上了街,滿街的人都是T恤短褲加拖鞋,加上一些熱帶植物在太平洋的風中搖曳,這情調就出來了。

市中心最繁華的大道叫明星大道,就是好萊塢大道,兩邊的人行道上鑲嵌有銅的五角星和人名,有2000多個,中國人一說有3個,李小龍、成龍和一個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演員;一說還有李連傑、周潤發、吳宇森什麼的。創意總是好的,但街道有點陳舊,那些名字在地上任萬人踐踏,也不是很吉利的事。我看到一條狗在一個明星名字上拉尿,而且許多星破碎了。街道的所有商店都是與好萊塢電影有關的,各種商品都是電影的配套產品。各種T恤、小金人像、各種電影人物玩偶、馬克杯等等。

街頭還有一些扮成明星的人,你與他們合影,一個一美金。我與“卓別林”照了一張。還有蜘蛛俠、夢露什麼的,很多。還有扮成動物的明星。

我們去了奧斯卡頒獎大廳,紅地毯已經撤掉,但的確很氣派。每次頒獎典禮,總是幾十個國家實況轉播,中國也加入了這個隊伍。每個演員都想在這裏走上一遭,那也隻是演員的夢想而已罷。電影演員的粉絲還是多,這裏蠟像館正在為一個我們不熟悉而美國人熟悉的漂亮女演員造蠟像,舉行一個儀式,各種攝像器材都搬出來了,就像在拍攝一部大片,人山人海,進行交通管製,還不能拍照(其實你拍了他又不敢刪),你還可以到馬路對麵去拍。那個場麵很狂熱。就在這裏,許多世界級明星的手模也在地上,竟然也是一景。商業炒作想想也蠻無聊的。

走在洛杉磯的大街,強烈感受到洛杉磯把電影業發展到了極致,拉斯維加斯把賭博業發展到了極致,都成為了旅遊。以洛杉磯為例,一年有200億的收入,而電影業就達90—100個億。

我們去好萊塢,一個夢幻世界。好萊塢電影中的各種場景比比皆是,ShrekPrincessFiona(那個怪物)、Donkey(驢)正在一個小屋裏伸出大腦袋搖頭晃腦同人說話,極盡搞笑,SpongeBob(海綿寶寶)、CuriousGeorge(《喬治曆險記》中的那個家夥)、TheSimpsons等等。這就是不到百年的好萊塢創造的偉大經典文化符號,已經成為美國文化或者西方文化的標誌。

好萊塢就是一個遊樂園。但其實最早發端就是各種攝影棚。我們後來的西部影視城、橫店影視城就是學的他們的,但氣派上不如人家,好像很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