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襄平古城,可以說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城市之一,是一座有著24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從公元前3世紀到17世紀前期,一直是華夏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
遼東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箕子,鬼穀先生王詡,武當始祖三豐真人等先賢昔聖都在遼東頓馬,傳播微言大義,道法經義,使遼東邊民早開蒙化,知書達理;遼東藏龍臥虎,英傑輩出燕昭帝慕容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等梟雄都曾虎踞東北,劍指中原;唐太宗李世民,平遼王薛仁貴等明主良將跨海征東,遠擊高麗,開疆擴土,也給遼東留下無盡的傳說。
襄平城,東南山區有一座千朵蓮花山,又名積翠山。其千峰壯美,鬆濤萬壑,溫泉雲海,美不勝收。山石聳立猶如黃山一般,自然風光十分秀麗。
千山最高峰仙人台,傳說是遼東丁令威騎鶴得道升天後,流連忘返之地,整個千山都是天地靈秀所鍾,陰陽造化之屬。正因如此,積翠山被釋道儒三教均奉為關外聖地,多有佛道的道場位於千山。其中最著盛名的是以龍泉古刹為首的五大禪林,道教的無量觀和太和宮。
第一縷晨光照在千山時,在禪林的晨鍾中,隱隱傳來了一個略顯稚嫩的聲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山回路轉處,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輕快的奔跑跳躍在山路之上,一邊飛奔一邊神定氣閑的朗誦道家的典籍。他清瘦的臉上,散發出堅毅神態;劍眉虎目,二眸子爍爍,顯得精氣神十足;高高的鼻梁,略薄的嘴唇合在一起,湊成一張剛毅卻又俊美的麵容。
雖是滿頭大汗,少年卻毫無疲倦之色,反而顯得神采奕奕。他上身穿著緊身運動背心,更顯得胸肌健碩,勾畫出他完美的身材。強勁有力的雙臂,肌肉虯結,有規律的往複擺動,卻給人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下身穿著藍色運動服褲子,令人吃驚的是他的雙腿之上綁著十幾斤重的沙袋。即使在平地也算極不可思議的,何況這是在山間奔跑,不時還有縱躍?可是即便如此驚世駭俗的本事,早起的的僧道們卻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這少年已經堅持六年有餘。無論寒暑,風霜雨雪,雷打不動,方有如此造詣。起初他不帶沙袋,適應了之後再換成輕的沙袋,幾經增重,逐漸加到如今。
從無量觀跑到龍泉寺,然後爬山。到得天外天涼亭打坐吐納,打坐一個小時後從險路返回無量觀,吃過早飯後,才去上學。
他小小年紀能有如此功力,除了天生健壯外,還得益於他邊跑,邊運用本門先天功,調理內息,使自己呼吸順暢。他跑步時朗誦的便是先天功的口訣,朗誦本身也是練功的途徑之一。但凡人跑步時氣就不夠用,還要朗誦不甚流暢的古經文,那更是難上加難。他剛開始時也是朗誦不出,隻能提氣運功,方能朗誦出幾個字,隨著勤用功法,朗誦的字慢慢的連成句,循序漸進之後,逐漸增加篇幅,最後可以通篇朗誦而出,因為時刻需要提氣運動,所以這朗誦卻變成增加功力的一個好的法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朗誦到這裏,便過了玉皇閣,少年也不再朗誦。道家清淨之地,豈容喧嘩?
“無量天尊,王詡小師弟,今天怎麼這麼早啊?”一個正在打掃三官殿的小道士跟少年打招呼。
“還早!清風師兄,平時我到這裏時候,你都把活做完了,是不是你今天起來晚了?哎呀!這麼晚了還沒給三官大帝上香,怪不得剛才叔祖說要罰你兩個時辰的四平大馬呢,算啦,誰讓俺們哥倆有交情呢?我幫你上香吧!”王詡這個小嘴吐字清晰,說話幹淨利索。一番瞎話可唬得小道童不輕。
“那就有勞師弟了”清風感激的看了看王詡,王詡暗樂。
說話間王詡進了三官殿,替小道童清風拈香敬奉三官大帝。在道教神係中,有幾位比三清尊神還早,神階還很高的尊神。三官大帝就是其中的翹楚。這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又稱三元,在道教裏的傳說中謂之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這座三官殿是無量觀的正殿,始建於清代道光二十六年。為硬山式建築,磚木結構,麵闊五間,進深三間,前麵有回廊、石柱,柱枋之間嵌燕尾木雕,施彩繪。殿脊上磚雕遊龍,斜脊磚雕跑獸。殿內泥塑天官、地官、水官、土地、王靈官、八仙過海、瑤池赴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