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我想得比較多的一件事,就是到底要不要開個博客。
在此之前,我一直是較堅定的“不開”派。為什麼會改變呢?想想,還是不夠成熟罷(有一次作測試,本人的心理年齡居然比實際年齡小15歲!)。加之最近遇到了一些不大順心的事,不願多說,又不得不說。這個時候就想,如果我也有個博客,能在上麵跟朋友們絮叨絮叨,可能會好些。但同時又顧慮:別人知道了會不會說,這家夥原來這麼脆弱啊!(或者“這家夥原來這麼幼稚啊!”)
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
記得我剛調進編輯部時,我的領導楊主任曾說,你這個人嘛,總結起來就是兩個特點,第一理想主義,第二優柔寡斷。我當時就震驚了,這麼準確?!
既然優柔寡斷,那還是用老方法來決定吧。即理出個一二三來,看看開博的理由充分還是不開的理由充分。這個習慣,師承我老爸。我曾經戲言,老爸是最早開始數字化生存的人。他凡事都能有根有據,說出個一二三。我繼承後,比較成功的例子是十年前的分房。那次輪到我時,隻剩一樓和七樓了。到底是要七還是要一,我在紙上列出了兩排數字。
一樓的好處:1.踏實,接地氣;2.兒子若在家裏淘氣拖凳子玩兒,不會吵到樓下的人;3.兒子上學方便,特別是早上時間緊,可以省去下幾十個樓梯的時間;4.我種花澆水時,不會淋到別人曬的衣服上;5.夏天涼快;
七樓的好處:1.清靜;2.視野開闊。
結果是5比2。當然我就選了一樓。在一樓住了8年,感覺很好,一點兒都不後悔。
好吧,那我就再列一次單子:
開博的理由:1.多個與朋友交流的平台。我發現現在朋友們似乎都很習慣網絡交流了,比之寫信打電話好像更容易些,更有意思些;2.迫使自己每天寫一些文字。其實我每天上網時間挺長,但是到處閑逛,或者玩兒遊戲,白白浪費了時間;3.可以比較係統地整理自己的作品。現在網上到處是我的小說散文,與其讓人家隨意拿去用,還不如我自己提供給讀者,免去一些差錯。4.可以直接聽到讀者對作品的反饋。5.生活會更充實;
不開的理由:1.好像追逐潮流,人開亦開,沒有個性。2.害怕不能堅持長久。3.害怕增添新的麻煩。
5比3。但是認真想想,不想開的三點,都屬於擔憂範疇,並不見得會發生。比如第一點,你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就得了?第二點,堅持不下去就算了唄,半途而廢的人很多,我又不是開先河的;第三點可能會發生,發生再說唄。
這麼一想,就決定開啦。趁著兒子放假在家,還可以及時學習請教——盡管他並不讚同我開(原因不明)。為了混跡於眾多的博客百姓中,我特意模糊了名字以“前山明月”代之,以後是否改,視情況而定。
數字化決定的結果,肯定還是數字化。所以,懷著三分興奮二分期待和一分不安,我來了,朋友們。
2006年7月13日
第1記.錄
今天是外甥女果果的生日。
果果出生的時候,我在場,她爹不在場。在非洲馬裏支援建設。正因為她爹不在場,我們幾個兄妹才齊聚醫院陪果果媽,也就是我兒子的二姨媽。
快要生的時候,醫生把我們攆出產區,我們就站在院子裏等。當時是晚上,從窗口傳來果果媽一聲聲的叫喊,喊聲穿透悶熱的夏夜,令人焦慮。果果媽16歲就去了雲南邊疆,種橡膠樹,8年後返回,美麗的臉頰上留下許多高原陽光的饋贈。生果果時已屬大齡產婦。
我們擔憂不已,我就給她寫了個紙條,大意是,我們都在你身邊,不要害怕,堅持就是勝利。讓護士遞進去給她,據說還是起了作用的。
其實我當時還隱隱的擔著另一份兒心:果果媽懷孕期間曾經口角生瘡。聽人說會影響胎兒。
後來果果終於哇哇墜地,我們衝進去看,是個很健康的女孩子,四肢齊備,五官全乎,當然也沒多出什麼來。遂安心。
果果出生時,我剛做了四個月的母親。所以果果和我的兒子杭杭是一起長大的。兩兄妹在一起玩兒,從來不打架。有一回杭杭新得到一把玩具槍,興奮無比,不停地比劃,還砰砰砰地四處“射擊”。果果害怕,哼哼唧唧地哭。杭杭立即將槍藏到身後,用另一隻手給她抹眼淚,安慰道:你不要怕,我不會用槍打小女人的。
嗬嗬,如今這兩個小人兒都進了大學,一個一米八,一個一米六八。讓人想起那句老話,隻愁生不愁長。生命的種籽一旦發芽,成長是如此迅速,衰老也是如此迅速。除了好好珍惜這個過程,我們還能做什麼呢?當然,還可以記錄。
這裏記錄果果一句妙語:小時候其父在農業廳上班,有人問她,你爸爸在農業廳是做什麼的啊?果果答,種飯唄!
種飯的孩子現在在電影學院,種藝術。
祝她生日快樂,種藝術快樂。
2006年7月14日
滯後的人生
我這輩子,許多事情都是遲到的,或者說滯後的。沒辦法,生在“反右”年月,長在“文革”時期,能趕上改革開放已算幸運。其實,在17歲之前我還是正常的。17歲高中畢業一點兒不滯後。可那時沒有大學可考,想被“黑色七月”折磨一下都不可能,隻好當兵。當兵幾年後再考大學,已經21歲了。於是從21歲開始,一切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