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宋朝賭神(1 / 3)

宋朝時期,由於皇帝和統治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社會很快發展的相當繁榮。到了仁宗執政時,都城汴京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繁華都市。伴隨著經濟的繁榮,社會上各種玩樂活動也發展到了空前的地步,尤其是賭博。當時的皇帝仁宗趙禎就是一位好賭之人,不可否認,此人在執政方麵的確有成就。但在私下裏,就好賭兩把,而且賭技還不賴,有了他的帶頭,整個大宋上至王侯將相,下到平頭百姓,三教九流之輩,皆以賭為樂。久麵久之,在這方麵也自然出了一些曠世高手。

當時在都城汴京,有一個人,複姓上官,名靈巧。曆史上好像複姓上官的人都極聰明。這個人也不例外。之所以取名叫靈巧呢,據說在他剛生下來不久,有一個看相的經過他討水喝,看到了還在繈褓中的他,仔細端祥一陣之後對孩兒他娘說到,這孩子天生手骨精奇,靈巧無比。將來若是師從雜耍戲法藝人,日後必定大有作為。孩兒他娘當時聽了也權當是那算命的討好之言,並沒記於心上。

當時上官也沒有個正式的名字,孩兒他娘想到,既然有人說這孩子手骨靈巧,將來免不了靠一雙手討生活,幹脆取名叫上官靈巧。後來上官漸漸長大,在仁宗當皇帝時也已二十多歲左右。不過當年那算命先生似乎說的沒錯,上官那一雙手確實靈巧無比,一手算盤打的那真是出神入化,無人能及。於是就在東邊集市上一家米鋪裏找了份差事當管賬先生。當時一些大的商鋪裏能做管賬先生的,一般都是四五十出頭的,胡子一大把的老先生。可以想像下,上官氏二十多歲就當了管賬先生,腦子那也真的是相當聰明。本來這是一份相當有前途的工作,但上官靈巧卻相當不以為然,冥冥之中總覺得自己有點大材小用。

閑著沒事的時候,總喜歡到附近的賭坊去小賭幾把,剛開始的時候,總是輸多贏少。但這人生著一副聰明的腦子也不光是用來算賬的,在賭博方麵也進步顯著,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天生在某些方麵就有別人永遠無法比擬的天賦。當時市井裏大多數的賭徒,總是為了找樂子去賭,贏了最好,輸了也隻怪自己運氣不好。但上官氏完全是為了賭博去賭博。當時在賭坊裏流行的是用三顆骰子搖大小,上官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三顆骰子無論怎麼搖,出大出小多多少少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後來幹脆自己弄來了骰子骰盅在家裏搖,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從裏麵琢磨出了些許門道。待上官覺得胸有成竹之後來到賭坊參賭,把總結的那些門道結合實際,一試果然好用,兩個時辰下來,已經贏了賭坊莊家二十多兩,算得上他當管賬先生三個月的工錢了。這要是換了別人知道其中的奧秘,估計會一直賭下去。但上官氏不一樣,他的聰明不光是小聰明,也有大智慧。眼看就快要贏到三十兩了,上官覺得是時候撤了,於是故意輸了幾把,說道,看來今天好運已盡了,過幾天再來。迅速離去。

又過了十多天,上官又換了一家賭坊來賭,還是玩同樣的搖骰子賭大小,這一次依然和上次一樣,贏得二十多兩後,迅速離去。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上官除了白天在米鋪當管賬先生外,晚上也在鑽研搖骰子的門道。久而久之上官發現,骰子在骰盅裏搖的時候,骰子撞骰盅的聲音也有蠻大的門道,這一發現讓上官激動不已,經過近兩個月的專心修煉,上官終於有所收成,光靠耳朵聽十次也能準上七次左右,加上以前總結的概率方法,三顆骰子猜大小上官幾乎已經吃透。上官並沒有對任何人提及此事,依然每隔幾天就換著到不同的賭坊裏去賭,每次有所收獲之後便果斷離去,不過偶爾也故意輸上幾十兩,為的也是怕老在一個賭坊裏隻贏不輸,難免引起賭坊掌櫃的不滿和盯梢。本來賭博就是一個風險極大的事情,能在汴京開賭坊的,哪個背後沒有點勢力支撐。哪個賭客做的太過頭了,賭坊掌櫃想對付這個賭客,還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

就這樣又過了兩年時間,上官已經把汴京城大大小小的賭坊贏了個遍,名聲也漸漸響了起來。東邊集市米鋪的管賬差事也早已沒幹了,因為那點工錢上官早已經瞧不上眼,很多時候上官賭一把贏回來的錢,就可以抵在米鋪裏好幾個月的工錢了。

然而好景不長,雖說上官總結的這一套秘訣是很難讓人抓到把柄的,但由於總是贏的多輸的少,以至於每次他一上賭桌,好多賭徒都跟著他押,自然也是贏多輸少。這引起了賭坊掌櫃的不滿,畢竟人家開賭坊是為了賺錢的,你這樣一搞,人家還怎麼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