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猶憶青女(2 / 3)

“……好。”

飛穹沉重的落下這字,盡可能簡言帶過。

一切要從兩千三百年前說起。

那還是殷商盛世,巴蜀一代興祭祀巫山神女瑤姬。

瑤姬自父親炎帝神農過世後,終日鬱鬱寡歡,便修書至天界,請自己的好友,霜神青女,下界陪伴。

當時的天神並不多,青女為原始神,許多工作就托給天仙去辦了。她在自己心腹的陪同下,來到巫山底,終日和瑤姬閑散度日。

卻說青女擅吹簫,曾取上好的湘妃竹製成長簫,於上麵刻字“簫樂九曲,共枕青霜”。她時常臨巫峽演奏,引來無數飛禽走獸環繞相聽。

某日,一隻生於巫峽附近的蒼鷹,修煉兩百年初得人形,不知天高地厚。到了巫縣也不收斂,結果被雲遊的天仙封印進一個寶葫蘆裏。

這葫蘆中是冰火兩重天,北麵是千年寒冰,南麵是三昧真火。蒼鷹就立足在這般世界,稍稍往北便凍徹血肉,想向南取得一點熱度,卻又被燒得斑斑焦黑。

他隻能立在正中間,一邊是簌簌寒風,另一邊是灼灼炎氣。稍有不慎就會形神俱滅,哪怕微微鬆懈,都會經受萬蟻蝕身之痛。

“生不如死”此詞,在這般折磨下都失盡了描述力。

後來這天仙在一次斬妖中罹難,寶葫蘆流失在一座湖中,像個廢舊之物般,於湖上漂著。

整整一百年無人問津。

而蒼鷹,就在折磨中度過了一百年。不知多少次他都想自我了斷,卻又在絕望中盼著有誰救他出去。

終於有一天,天降暴雨,突發山洪,湖中水漲數次,淹沒周遭人家,彙入了長江。

這葫蘆便順江而下,漂到巫峽。

……簫聲……?!

這是蒼鷹在茫茫苦海中聽到的第一聲外界之音,纖塵不染,婉轉多情,仿佛能治愈受了百年折磨的心。

細心的青女,看到了漂來的葫蘆,便涉水將之揀出。

蒼鷹終於被釋放出來,可一隻翅膀已被冰封,另一隻被燒焦,生命垂危。

青女憐愛萬物,她無微不至的照顧這隻蒼鷹,終於令他康複,得以化為人形,並從他口中得知了一切原委。

“對了,你叫什麼?”青女問。

蒼鷹說,自己沒有名字。

青女隻是笑,笑得毫無劍戟,她說:“年少氣盛,不免會碰壁,就當是吃一塹長一智吧。東邊有個峴山門,是八荒散人所創,廣收門徒,施學傳道。你能忍受冰火酷刑這麼久,可見也是天資極好,不妨由我做主送你到他門下。”

青女言出必行,將蒼鷹拜到峴山後,便回了巫山。

臨走之刻,還不忘囑咐他說:“剛強寸步難行,柔軟天下去得,我的一番苦心,望你能好自為之。”

站在山頭的他,目送著青女步下山,隻覺得,她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柔最善良的人。

當時的他,滿心以為這個賜了自己重生的女神,有朝一日再看到自己學得一身本領後會欣然的讚美他。

可是他想錯了。

因為下一次見麵,竟是永別……

“昔年尚懷事在人為之心,歲月久了,才清楚的認識到,凡事若不能得天獨厚,那就是爭到頭破血流也無結果。青女之死,罪在誰人,我已不願再想了,而她所留予我的,也隻剩下這支竹簫……”

撫摸著長簫,飛穹的神色,黯淡如沒有星辰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