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丙午丁未(1 / 2)

丙午、丁未之歲,中國遇此輒有變故。非禍生於內,則夷狄外侮。三代遠矣,姑摭漢以來言之:高祖以丙午崩,權歸呂氏,幾覆劉宗。武帝元光元年為丁未,長星見,蚩尤旗亙天。其春,戾太子生,始命將出征匈奴。自是之後,師行三十年,屠夷死滅不可勝數。及於巫蠱之禍,太子子父皆敗。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帝崩,昌邑立而複廢,一歲再易主。

成帝永始二年、三年為丙午、丁未,王氏方盛,封莽為新都侯,立趙飛燕為皇後。由是國統三絕,漢業遂頹,雖光武建武之時海內無事,然勾引南匈奴,稔成劉淵亂華之釁,正是歲也。煬帝、安帝之立,值此二年,東漢政亂,實基於此。桓帝終於永康丁未,孝靈繼之,漢室滅矣。魏文帝以黃初丙午終,明帝嗣位,司馬氏奪國,兆於此時。晉武太康六年、七年,惠帝正在東宮,五胡毒亂,此其源也。東晉訖隋,南北分裂,九縣飆回,在所不論。唐太宗貞觀之季,武氏已在後宮,中宗神龍、景龍,其事可見。代宗大曆元、二,大盜初平,而置其餘孽於河北,強藩悍鎮,卒以亡唐。寶曆丙午,敬宗遇弑。大和丁未,是為文宗甘露之悲,至於不可救藥。僖宗光啟之際,天下固已大亂,而中官劫幸興元,襄王煴僭立。石晉開運,遺禍至今。皇朝景德,方脫契丹之擾,而明年祥符,神仙宮觀之役崇熾,海內虛耗。治平丁未,王安石入朝,愲亂宗社。靖康丙午,都城受圍。逮於丁未,汴失守矣。淳熙丁未,高宗上仙。總而言之,大抵丁未之災,又慘於丙午,昭昭天象,見於運行,非人力之所能為也。(《五筆》卷十)

桓帝:漢桓帝劉誌,卒於永康元年(丁未,167),靈帝劉宏繼位,稱帝二十二年,獻帝劉協繼位,稱帝三十一年,東漢滅亡。所以,洪邁講靈帝繼之而漢室滅,不確。

“魏文帝”句:魏文帝曹丕於黃初七年(丙午,226)卒,明帝曹叡繼位,此時魏王朝委任尚書仆射西鄉侯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且遺詔輔嗣主。司馬氏終於滅魏建立西晉王朝。

晉武帝太康六年、七年:即乙巳、丙午(285、286)年。七年有詔曰:“比年災異屢發,日蝕三朝,地震山崩”,可知年景不佳,又有鮮卑慕容魔侵遼東,武帝死後,天災不斷,又有匈奴郝散部、北地馬蘭羌、盧水胡等相繼反,後來又相繼建立王朝。

九縣飆回:九州動蕩。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太宗年號,即627—649年。

武氏:武則天,名曌。入宮後,先為太宗才人,太宗死,出宮為尼。高宗李治複召入官,立為皇後,代理政事,掌握國政。高宗死,曌廢黜中宗李顯、睿宗李旦,自稱帝,改國號為周,自684年至701年,獨自執政近二十年。神龍元年(705),宰相張柬之等政變,複擁立中宗為帝。

神龍:中宗年號,即705—707年(乙巳—丁未)。景龍:即707—710年(丁未—庚戊)。

代宗:即李豫,其大曆元年(766)乃丙午年,二年(767)乃丁未年,洪邁說“卒以亡唐”,似較牽強,因唐朝至906年才滅亡,時間相隔太久。

寶曆丙午:唐敬宗李湛,於寶曆二年(丙午,826)某日冬夜,獵罷還宮,與朝官劉克明等打毬,與軍將蘇佐明等飲酒。帝方酣,入室更衣,殿上燭忽滅,劉、蘇等同謀害帝,即時死於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