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章 太極陣(1 / 2)

巴蜀之地高山林立,地勢詭譎,除了世代生活在這裏的獵戶,沒有人能輕易翻山越嶺完整的走完這裏,這也給各個修仙宗派和武術門派建立宗門提供了條件。

梁太祖山東綠林出身,早年也是少年習武,內家拳三十餘年勤習不怠,一手大槍殺的朝廷幾位供奉聞風喪膽。這倒不是說內家武術強於修仙許多。隻是人壽命有限,除非是有大毅力天資卓越之輩,早早跨越人體桎梏,否則區區五六十年又如何成為所謂仙人?再者,修仙路上每一步都要靠大量的天材地寶丹藥法陣支持,不是大富大貴之家如何修煉的起?其實說到底也隻不過是會些更高明些的修煉法門罷了,就這樣還是拿錢砸出來的。

但內家武術不一樣,雖然修煉到高深境界一樣艱難,甚至到了極為高深的境界,也一樣不是一些仙門長老的對手。除非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但那種境界有所聞的也隻不過一人而已。但是,內家武術習得二三十年便可有所小成,一些修仙門派的弟子卻是萬萬打不過了。

梁太祖早早就看明白了這一點,他便是武林出身,深切地知道他絕不是什麼真龍天子,相對於修仙,對修行極快見效的內家武術極為忌憚,暗中滅掉了中原幾大內家門派,幾乎讓中原武林斷了傳承。一些苟延殘喘的內門掌教帶著弟子有些走進深山隱居,有些逃到海外。諾大梁朝也隻剩下些粗鄙的外門體術,沒有了內門心法,確是怎麼也達不到以前的盛況了。

像小河所修煉的佛門一葉身法,便是在佛院當中,也是還算不錯的了,隻是梁太祖一紙令下不知道毀去了多少配套的心法,甚至連佛門之中極為出名的棍僧武僧苦行僧也幾乎斷了傳承,不得已之下也隻好進了內堂,習了佛門心經,轉為修習佛門法術的僧人,雖然還掛著武僧的名字,新一代的這些武僧卻再也不複以前孤身走天下,一身內家武術聞名天下的美譽了。

據佛院裏的老和尚說,以前有一位佛院行腳武僧,苦修四十餘年,六十歲出關,赤腳走天下,曆經高山沙漠荊棘,走遍天下,挫敗不知多少修仙宗門和武林世家,心生感悟,百歲之際回到寺院,每日坐禪敲鍾,單憑一雙肉掌拍得六千多斤的銅鍾,每日鍾鳴傳出百餘裏,兩百歲時方得圓寂,據說離天人合一也隻差半步而已。

話說回來,巴蜀群山之中有一個奇險無比的陡峰,直上直下,極似一柄朝天巨劍,其間淩厲不羈之意,凜乎其外,南山劍派的第一代掌教,便起名劍南山,開宗立派,便叫南山劍派。

由於山勢陡峭南山劍派各個大殿均分布在山上半丘的一處狹小的平原,其餘入門弟子便要自己尋找合適的地方,修建居所。

其間隻有兩處是由山石和木材所壘砌,一個是祭祖祠堂,另一個便是議事大殿。

幾位長老正在此激情的討論這一次入門大選弟子的擇選標準。

南山劍派秩序不嚴,長老雖都要求穿著青色衣服,但樣式不一,有袍子,有勁裝,有短衫,其中一個青色長袍胡子修剪的極整齊,不怒自威的老頭便是應典的師傅執法堂丹長老。

一個短衫的稍年輕的長老站在場中指著丹長老的鼻子怒罵

姓丹的,不要以為你管著執法堂我趙某人就怕你,莫說這兩年修仙人數驟增,便是和往年一樣,我也不同意,咱們好好的一個名門大派,搞什麼降低標準啊,這兩年武術越發沒落,朝廷幾乎不錄用武門中人,便是鏢局也更願意多花點錢雇幾個修仙的小弟子,這是為什麼?你姓丹的會不知道?此時正是我中原仙門的大好時機,更應該多搶一些天賦出眾的弟子,你卻降低標準?你老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