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說何必呢,都是有身份的人。先說這個黑貂的,打架意思一下就行唄,還真下死手啊?!我最討厭打架抓頭發的了,破壞發型知道麼!而且還在理發店,你這不是浪費理發店師傅的勞動成果麼!

還有那個穿白貂的,你武力值這麼差,欠嘴值還這麼高,你這輩子注定是挨揍的命啊!為了顯擺自己身上的皮草,結果腦袋頂上還丟了一塊皮草,你何必呢!

最後,這個新聞就告訴我們一個最本質的真理——愛護生命,拒絕皮草。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新成語

接下來,我要跟您聊聊新成語。

2013年,成語受到了網絡詞彙所未有的衝擊。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兒,究竟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作為國學大師,有責任普度眾生。

咱們就先從成語說起吧,所謂成語,就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簡簡單單幾個字,就能代表一個典故,一個很複雜的意思。

我們平時經常用到的成語都是四個字的,但也有例外,你比方說,“五十步笑百步”,“閉門羹”、“莫須有”、“欲速則不達”、“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些也都是成語。

有很多人就有這個誤區,以為四個字的固定短語就是成語。於是玩兒成語接龍的時候你看,什麼四個字的詞兒都有,比方說,“武鬆打虎”,“特別激動”,“您吃了嗎”……這是什麼成語啊!“上趟廁所”算不算成語啊!

我記得小時候,老師教育我們說,要想作文寫得比別人好,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用成語,成語越多加分就越多,這顯得你有知識啊。結果很多小孩開始背成語字典。

有一個剛上二年級的孩子,在爸爸出差的時候給爸爸寫了一封信:

我最親密無間的爸爸:你好!最近身體是否健壯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現在正在奮不顧身地學習。前天,老師表揚了我的豐功偉績,我聽了以後沾沾自喜。您批抨我愛濫用成語,我以後一定前功盡棄,卷土重來。祝爸爸萬古長存!您獨一無二的兒子小明。

爸爸都萬古長存了你還寫什麼信啊……

小的時候,不明白成語的含義,所以經常出錯。您別以為上麵那些太幼稚,其實您也可能用錯過。

比方說,“首當其衝”,本意是第一個受到衝擊。現在很多情況下,被人理解為首先衝到領先位置。經常有人造句,“比賽開始了,首當其衝的是劉翔……”

還有一個詞兒大家夥兒經常用錯,我以前就是——“曾幾何時”,大多數人都以為這是說時間很久,“曾幾何時,我們還是青蔥少年。”其實這個成語的本意恰恰相反,意思是時間沒過多久,相當於“轉瞬之間”。

還有“嗷嗷待哺”,最開始的意思根本不是小孩兒餓了等著喂,而是描寫鬧饑荒的時候,災民們饑餓的樣子。後來用錯的人多了,錯的也變成對的了。

所以,成語在很久之前,就開始收到誤讀的衝擊,改變了原有的意思。

但是誤讀的衝擊隻是第一波,第二波衝擊,就是混淆。

代表人物韓喬生老師。韓老師的人品真的沒話說,業界口碑極好。但他的一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掀起了對中國成語的第二波衝擊,完美地把兩個不相關的成語聯係到了一起。結果模仿者絡繹不絕,這樣的成語也層出不窮。

以不變應萬變不離其宗,成事不足掛齒,此物最相思風雨中,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無敵,東邊日出西邊雨一直下,舉頭望明月幾時有,呆若木雞毛當令箭,殺雞焉用牛刀小試,圍魏救趙寶樂,Very good bye,八格牙魯冰花,一瀉千裏共嬋娟!

而可憐的成語的厄運仍然沒有結束,在2013年,它們又被前所未有地顛覆了。

先來說條資訊吧,前天有媒體公布了2013年度網絡的十大成語。這十個成語,徹底顛覆了我們的世界觀。這十個成語分別是:

不明覺厲:雖然不明白對方在說幹什麼,但覺得很厲害的樣子。

十動然拒:十分感動,然後拒絕。

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

人艱不拆: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說鬧覺餘:其他人有說有笑、有打有鬧,感覺自己很多餘。

累覺不愛:很累,感覺自己不會再愛了。

火鉗劉明:在這個帖子火之前,留下自己的名字。

細思恐極:仔細想想,覺得恐怖至極。

男默女淚:男生看了會沉默,女生看了會流淚。

不約而同:很久沒有人約,而變成了同性戀。

有的人覺得這是一種顛覆,說不定可以創造中國成語的新曆史。的確,發展就是新舊更替。但是如果你用逆向思維的話,就會發現,這種解讀方式,也將會衝擊我們原有的成語體係。換句話說,我們以前的成語如果用這種方式解讀,將會完全改變意思。

比方說,什麼是度日如年:那就是日子非常好過,每天像過年一樣;

什麼是知書達理:那就是僅知道書本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學會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