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攝影日記(4)(2 / 2)

看那邊原野,山丘,升起的霧靄輕柔輕柔,就像被塗抹上了一層柔和的乳白色,白皚皚的霧色把眼前的鄉野渲染得朦朧而迷幻,周遭的薄霧宛如縈繞著一縷縷如紗的繭絲,它調皮的把這些半透明的蠶絲抽出,一圈圈的裹在自己身上,把自己裝扮成這綠野裏的精靈。那甘甜的露水,灑在身上,更涼絲絲的,如沐浴瓊漿。

感受著清晨的清爽恬淡,舉頭望向天際,雲淡風清。那灰黑色的穹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從頭頂逐漸淡下來,淡下來,變成天邊與地平線接壤的淡淡青煙,輕輕地纏繞在遠處那山巒的腰際上,好像一條精致的玉帶,令人遐想。

近處的村莊,忽然傳來一聲聲狗叫,驚起一群群老鴉,呼啦啦地從那棵村頭的老樹枝葉裏飛出,盤旋幾圈,又再次隱於樹間。勤快的村婦,這時已經升起了炊煙,嫋嫋的煙霧很快的彌漫了整個村莊。剛放牧的雞鴨,高興的舒展著身軀,扇動著翅膀,滿院子的奔跑起來,於是嘎嘎,喔喔聲連聲一片,沐浴在金色的朝暉和晨霧裏,整個小村很快就沸騰起來了。

看著我們幾個陌生人一大早就開著白色的豐田在她們村莊遊蕩,幾個老嫗和村婦忍不住問我們是來幹嗎的。同行的幾位攝友見多識廣,很會隨機應變,一會功夫就跟村民們聊得火熱,跟他們談古論今,天文地理,宗廟祠堂 …… 無所不聊,嗬嗬,那些前塵往事,就是一本厚重的人文雜誌。令我由衷的佩服起同行們的交際手段,對他們不得不刮目相看。我一直不善交際,一個人靜靜地離開,遊走在鄉野間,好奇的東張西望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樂趣。

清晨的田野是最美麗的,那些含羞帶露的禾苗,宛如一群羞答答的少女整齊的排列在你麵前讓你檢閱。那田埂邊的狗尾草,狼尾草更是把自己裝扮得花枝招展,迎風賣弄著自己苗條的身軀,招展著自己傲人身材,引得蝴蝶,蜻蜓,甲殼蟲它們爭著獻媚。

陶醉在眼前這詩情畫意的鄉村景致中,行行攝攝,東拍西拍。感覺歲月靜好,時光悠悠,光陰似箭。行攝間,美麗的早晨轉眼就度過了,依依不舍的返回城裏,餘味無窮。

舞獅記

早上逛街,看著前麵熙熙嚷嚷的擠滿人,鑼鼓喧天的,非常熱鬧。走近細看,原來有個店鋪搞慶典活動,請了韶關的一個舞獅隊在表演節目,有好幾年沒認真的觀看舞獅表演了,於是我也停下腳步,留駐觀賞。

我來得正巧,正式表演才剛剛開始。以前聽長輩說過,一般耍龍舞獅子的都會點武功,要不舞動時體現不出龍、獅的威猛剛勁。大家都知道舞獅表演者動作剛勁、飛騰跳躍時神態多變才有看頭,因為舞獅本來就是集武術、鼓樂、獅藝於一身的藝術展示。

熟知典故的老師們都知道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裏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樣如意,事事平安。獅子外形威武,動作剛勁,神態多變,民間有許多不同的傳說,一時變作神話,一時拉上曆史,為舞獅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們相信獅子是祥瑞之獸,舞獅能夠帶來好運,所以每逢春節或其它一些慶典活動,都會在陣陣鑼鼓鞭炮聲中,舞獅助慶祈求吉利。一件花團錦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

在我欣賞的過程中,看到表演者在舞動時歡騰跳躍,輾轉騰挪,加入了喜、怒、哀、樂、動、靜、驚、疑、等各種神態,讓觀者感覺那獅子非常靈動,給人栩栩如生的感覺。圍觀的人們也不時的高聲喝彩,掌聲鼓勵,歡呼雀躍,為表揚者助興鼓勁,氣氛非常熱烈。

最讓我敬佩的是他們的高空表揚,隻見他們爬上七八多米高的鐵杠,在那上麵依然做出很多高難度動作,讓人們緊張興奮的神經在刺激中得到了充分的釋放。看著他們表演的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我不斷地按動著快門,練習自己捕捉瞬間的技巧。感染著周圍人群的喜慶和熱鬧,欣賞著表演者惟妙惟肖的搔癢、抖毛、舔毛動作,不時的發出會心的微笑,嗬嗬,能把快樂帶給別人分享的藝術家是真正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