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日傍晚,我都要準備好一些菜肴、酒、飯、金銀衣紙之類隨老公到偏僻的路邊去祭祀早逝的父母。當燒著衣包,默默的祈禱早逝的父母來領取時,心裏的那股哀思還是非常濃厚的。畢竟生我們養我們的隻有一個父、母,誰又不會觸動情感神經呢?
有時候真希望生命有輪回,那樣逝去的親人可以擺脫十八層地獄的曆練,早早重新轉世做人,或者得道升天。總比上刀山,過火海、下油鍋強些吧?人生在世,孰能無過?在世間做了壞事情,死了以後到地府真的會有報應嗎?誰知道呢?
聊聊“淡泊名利 寧靜致遠”
古人雲:榮名厚利,世所同競,而昔賢謂:“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一語道破名利場上之玄妙。
曾觀無數英雄誌士勵誌篇,都喜歡用“淡泊名利 寧靜致遠”選為自己自勉的座右銘。可是生活在世事的喧囂和紛擾中,現代社會裏有太多的艱難和太多的功名利祿誘惑著我們。那些榮辱得失、是非利害,都是牽動我們的黽勉,讓我們欲罷還休。
是的,我們生活在這紛擾塵世中誰也擺脫不了不為名利所累。有道是: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君可見漫天落霞,名利瞬間似霧化!可是真正能把功名利祿當成過眼雲煙的,又有幾人呢?我想除了陶淵明,世間找不到那麼幾個淡泊名利的聖賢之士。
有個智者曾經勸說好友,要求人家把名利看淡看虛。可是他在勸告別人的同時,自己一樣陷入名利場中難以自拔,每天為得失計較,大動肝火。我知道後,暗自好笑。還真有點五十步笑一百步之嫌,不是嗎?
我喜歡寫作和攝影,但不敢奢望自己的作品能流芳千古。隻是借助網絡這交流平台把自己的思想觀點感悟闡述出來,讓見仁見智的朋友們評說,從中領會改過。不敢求名利,但是也不希望自己辛苦耕耘出來的東西被宵小之輩剽竊為己有。隻希望提筆終為益世人,讓喜歡自己作品的人分享我的快樂和悲傷。
在寫作中得到了發泄情緒的快感,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心,這也是一種名利上的追求吧?我可不想做那遠離紅塵的聖賢之士。
我思故我在,我隻想做個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真真實實的小女子。在寫作中充實自己,愉悅自己。這點世俗之心,也算很平常吧?
以上純屬胡言亂語,讓那些脫塵出世,不求虛名的高潔之士見笑了,實在抱歉,敬請海涵!
“六一”情懷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一個“六一兒童節”來到眼前,看著孩子們打扮得花枝招展,快快樂樂的準備過節日,我的心情也不由愉快起來了。
“六一兒童節”,曾經是多麼令我向往的節日呀。三十多年前,“六一兒童節”是我們那時代的孩子感到最自豪,最驕傲的日子,因為到了這天,好孩子、乖孩子們都會得到老師的嘉獎,評為少先隊員,學雷鋒積極分子,學習標兵,優秀隊員,優秀幹部等等,最令人覺得高興的事情是可以看同學們表演各種節目啦。
我們每個人成長走過的路程都不可能一樣,一人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的思想裏都藏著無數往事和秘密。平時都收藏在記憶的抽屜裏,隻有心情好的時候才會舍得拿出來晾曬,分享。
關於“六一”的往事,有無數。打開記憶的閘門,童年的溪流涓涓流出,滋潤著我那快枯萎的心靈。當年老師們的教誨好象還在耳旁回響,“同學們,我們現在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為了現實四個現代化而奮鬥。長大了我們要當科學家、作家、醫生……轉眼三十幾年過去了,想來我還是辜負了老師們的期望,因為我現在什麼家也不是。鬱悶,無顏見父老鄉親哦!
閑來無事,跟孩子們一起體驗過兒童節的快樂,感染他們天真無暇的的樂趣。看著他們表演節目時的那份天真,那份純,自己感覺也好象年輕了許多。心情好,胃口就好,胃口好,我才會象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一樣,整天憧憬著明天會更美好。夢在希望就在,留一份童心給自己做底線,生活才不會變得那麼無聊、虛偽、無奈。
做孩子的感覺真好,永遠做個老頑童又何妨?遠離那些戴著麵具過日子的生活,給自己一方淨土,做個簡簡單單,快快樂樂的自己。
知足者常樂,錢財乃身外之物。我向往的就是那種純真如兒童,簡單象少年,悠閑如閑雲野鶴般的生活。可是這種生活在這世俗凡塵中裏能找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