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鄉韻鄉情(3)(2 / 3)

(一)我的父老鄉親

火熱的七月是播種的季節,也是收獲的季節,望著阡陌上匆匆行走的父老鄉親們,我那泛黃的記憶又翻開了扉頁,一幕幕往事就象電影倒帶一樣出現在眼前!恍惚間,那些溫馨的畫麵好象都還浮現在眼前。

那年父親帶我回故鄉,把我領到一戶戶宗親叔伯家裏,正式認祖歸宗。好奇的人們圍著我們問長問短,打聽著家父那些年在外麵的情形,生活是否過得如意吉祥?誇獎我如何地乖巧伶俐,眼睛是多麼地水汪……

在濃濃的鄉情圍繞下,父親更堅定了回故園定居的決心,於是我們告別熟悉的老家,跟著父親舉家搬回了故園,開始了新的生活。適應著新的生存環境;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接觸新的鄰居;認識新的麵孔,怯怯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萬事開頭難,由於父親故居年久失修,老屋重新換了磚瓦,用去了父親多年的積蓄。八十年代初,生活在農村裏的人們日子都是過得緊巴巴的。看著我們困難的樣子,鄉親們經常送些小菜和土產周濟我們。讓我們感受著宗族之間的親情、和睦和親近。血濃於水體現出來的情感一直珍藏在我記憶深處。那時候我一直感動著,時刻提醒著自己要銘記著那段日子。那份感恩的情懷我一直小心地嗬護著、收藏著、晾曬著,防止它腐蝕變質!

(二)雙搶

責任田分到戶以後,提高了鄉親們勞動的積極性,出工時候,男人們吸旱煙的時間明顯縮短了。習慣了麵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們,依然朝出暮歸,勤勤懇懇地守護著他們的精神家園,播種著一年又一年的希望。

由於我家是半邊戶,嬌養慣了的母親經常撅著嘴嘮叨,手上又起了幾個老痂,皮膚又脫了幾層皮,自己怎麼那麼命苦?話雖然這樣說著,卻還是要認命過日子。

聽多了母親的牢騷,我盡量放學後幫她多做些家務。

最難熬的就是七月份雙搶的時候,家裏沒有養耕牛,四畝多水田,全靠手用力挖,雖然戴著手套,還是免不了長水泡。插秧的時候,尿素化肥浸得火火辣辣的生疼。踩打穀機的時候,那些不起眼的小蟲順著褲腳爬到身上,又癢又無奈。實在忍不住,用粘滿泥水的手一抹,惹得弟弟們哈哈大笑。

記得那一年,太陽象火爐一樣烘烤著大地。由於要趕時間,我們5點多鍾就起來把穀穗割好放倒,中午打好穀後,就開始挖田翻新,準備下午太陽不烈的時候插秧。我怕太陽曬紅了手腳,衣褲也懶得卷起來,就浸在水裏勞作。

忽然間,感到褲腳裏非常的不對勁,有個滑滑的東西在裏麵蠕動,我飛快的把鐵耙一仍,用手抓住那東西,哭著央求大弟弟幫我看看是什麼?正好剛才跟他鬥了嘴,他對我愛理不理的打冷笑。“媽呀,我覺得它是條蛇,我求求你,快幫幫我啊……嗚嗚……”也許是看著我怕得變了調聲音和可憐的語氣,還有那渾身發抖的樣子,十歲的弟弟,終於勇敢地答應幫助我脫險。

結果沒錯,那是一條一指多寬,一尺多長的水蛇。也許怕毒日烤曬,躲進我褲腳裏麵納涼,那驚心動魄的場景我是永遠也忘記不了的。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不卷褲子下稻田了。

事情過去了二十多年,現在想來還是有點害怕。當年那熱火朝天,汗流浹背的雙搶場景現在已經很少見了。農村裏的父老鄉親日子也越過越滋潤,已經沒有幾戶人家還種雙季稻。大家都知道勞逸結合,幸福的享受著生活。

知足者常樂,富貴如雲煙。錢財乃身外之物,夠用就可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美好時光,充分合理的利用時間,用另外的方式去賺更合算的那桶金,是現代青年農民的理財觀念。

隻是那些古老的村村落落裏多了許多留守老人和孩子,默默地守侯著不舍的家園,在日出日落裏重複著那不變的詩篇——永久的田園童話。

鄉戀

俗話說: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遠離故土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現在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打工族們是不是也都會有這種思鄉情怯的感受呢?

人生四大幸事之一:它鄉遇故知,已經在幾千年前就列入了排行榜。現在網絡信息雖然非常發達,但是身在異鄉工作的人們那種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情結還是時常發生。

在家鄉群做總版主有段時間了,時常看到在外麵工作的老鄉們用筆墨在群裏傾訴思鄉之苦,那種戀鄉情結,本人是深有體會的,因為我也曾經一人孤身在外麵生活過四年。那種撕心裂肺的鄉戀情結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我在外麵打工的時候可沒有現在這麼交通發達,信息流通更沒有這樣方便快捷。九十年代初,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廣東,我跟家鄉親人交流也隻能寫寫信,表達對親人的眷戀,對故鄉的熱愛。打電話那時候可是一種奢望,一般家庭是不可能會安裝有的!那時候,每天到傳達室找信是工友們最快樂的事情!經常看到女孩子們收到家鄉親友來信時,發出的尖叫聲,那種到處渲染幸福,分享快樂,喜悅的心情非常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