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湯水一生(1 / 2)

◆文/梅友

重回母親的家,是這個冬日的一個下午。進了門,就聽見繼父在廚房裏招呼:“先坐下等一會兒,湯一會兒就好。”

長這麼大了,就是喜歡冬日的那口湯。

以前父親在世的時候,每到冬天,必定要從打工三季的單位辭職,從大老遠的地方回到以前生活的那個村莊,美其名曰:回家過冬。在冬日的暖陽中,依偎在父親身邊,看他把紅棗、老雞洗淨下鍋,做一個嘴饞的孩子,等著湯兒飄香。那時候,幾季的辛苦,滿身的疲憊,都會在父親的一口湯裏飄散,遠離。而這個時候的父親,在孩子眼裏是最親切,最和藹的。

後來,父親生病了。

住在醫院裏的父親,在彌留之際叮囑著母親:“我去了以後,要善待自己。這輩子跟我沒過上什麼好日子,以後找個好人,孩子們都長大了,給自己找個家吧。”

那年,我20歲。

聽完父親的話,我和母親哭得撕心裂肺。父親就在那個晚上走了。

如今,父親已經去世8年了,母親也在我和弟弟的支持下,有了自己的家。母親挑選繼父的條件是寬鬆的,隻要人好,不管你有錢沒錢,有權沒權,什麼都不重要,隻求人家要善待我和弟弟,善待生活。母親是幸運的,她挑到了繼父。

這是個可以給人溫暖的老頭兒,雖然比母親大了10歲。當初,母親把他領回家讓我和弟弟過目的時候,從他慈愛的眼光裏,我讀到了父愛。弟弟說,他沒有其它的要求,隻要他對母親好。看著老人在弟弟麵前唯唯諾諾地點頭,我想,母親總算是有個依靠了。母親和繼父在春天裏,領著周圍的親戚朋友喝了喜酒,就算正式結婚了。

婚後,母親和繼父住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周六的時候,母親總是有電話來,讓我常過去坐坐,不知道是怎麼了,雖然知道繼父對母親很好,但就是那短短的一段距離,我卻總不願意過去。或許,繼父就是和父親不一樣吧。人啊,不是最親的,心裏總有那麼一些疙瘩。雖然有時候也想去看看母親,但是,就是下不了那份決心,就是不願意踏入母親的家門。

住我隔壁的張大爺,是父親一生的朋友。父親在世時,還時常托付他照顧我們。那天晚上,大爺敲了我的門。

把張大爺讓進了屋子,我有感覺,大爺要說些關於母親的事。

果然,大爺說:“我晨練的時候常碰到你母親。”

我點點頭:“嗯。”

“她過得並不好。”

“啊?難道那老頭兒對她不好?”

“不是,是你們對她不好。”

“我們?”我拒絕接受大爺的說法。

對於母親,我能做的隻有這些了。雖然知道繼父是個好人,但是我和弟弟還是讓母親和他結婚的時候做了財產公證。母親一生清貧,但是我們不想她下輩子看別人臉色吃飯,公證完,我和弟弟在母親的戶頭裏存下了足夠她吃後半輩子的錢。我和大爺說,我們能做的隻有這些。大爺搖搖頭:“你們啊,要知道你母親要的不是錢。她都這年紀了,還能花多少錢呢?你們要常去看看她。還有,那老李頭兒也是個好人,而且你母親選擇他的時候,也是征得了你們同意的,你們現在卻連他家門也不願意進。”

老李頭兒就是我的繼父。

“我知道,這個老頭兒會對我母親好的,否則,我也不可能把母親那麼放心地交他。”

大爺慢慢地啜著我為他衝的茶,半晌才說:“老李頭兒現在學了一手煲湯的好本領,你媽說,你喜歡喝你父親煲的湯,老李頭兒這把年紀了,硬是把棋癮給戒了,跑遍書店,找來好幾十本菜譜,天天對著研究呢。為的就是你們哪天能開恩,想起來的時能去一回,能讓你媽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