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後記(1 / 1)

讀完林強這本獨特的旅行日記,與他相識的情景恍如昨天。

那時我完全不知道他是一位攝影家,因為他沒有介紹自己,就開始和我“比賽”一樣地分別講述曾經的藏地見聞。

漸漸地,我發現林強講述的藏區那樣具體,他講得是一座座自己親身攀過的雪山,一條條自己涉過甚至下水救過人的冰河,一所所他親手摸過宿舍裏棉被厚薄的鄉村小學,以及一位又一位與他做朋友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藏族同胞。

他的故事,讓我這個自詡對藏文化有所了解的文化人汗顏。因為我們所了解的可能隻是藏民族的語言、文字或者宗教,而林強了解的則是每一位藏族同胞的血脈,甚至靈魂。

就在那一天,我從他口中聽到了吉嘎老師的故事,吉嘎老師一個人堅守一所海拔4000多米的學校幾十年,一批一批地把牧場上的孩子們變成小學生,讓他們能用有文化的眼光注視自己的生活與土地,將他們民族的傳統與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每一位遊客都知道海拔4000多米隻是駐足照相的觀景台,可吉嘎老師在那樣的海拔高度教書一教就是20多年。

林強問吉嘎老師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吉嘎老師想了一會,說:“校門前的國旗有些舊了,你送我一麵新的吧。”

聽到這個故事若幹年後,我投資的電影《代課老師》終於殺青了。在中央統戰部禮堂舉行的首映式上,我的朋友們為了這個故事,向藏區的學校捐出了300台電視機。我知道,林強的足跡後麵,還會有很多人。

這本旅行日記起點的那一天,我專程從北京來為林強送行,並且陪著他一起走到康定。作為好朋友,我有點擔心他在那樣的高原裏走那麼長的時間,畢竟是50多歲的人了。可在康定,我看到來迎接他的藏族朋友與他見麵完全不是寒暄式的握手,而是一句話都不說,緊緊地、親兄弟久別重逢一樣地抱在一起,我放心了。因為,他是回家,而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旅行。

那一天,林強拿出以前為藏族兄弟們拍攝的照片分贈每一個人,我才知道,他的照片拍得那麼好。我才知道,作為攝影家的林強不是靠技巧和昂貴的照相機,他有獨門絕技,那就是勇氣、意誌和對藏族同胞的深愛。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二00九年九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