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夔門論劍 其一(1 / 2)

唐武德五年秋。

近些日子夔州城內忽然間聚起了各路人士,雖往日前去憑吊白帝城的文人騷客繁多亦常途徑此地,這段時間卻平添了幾分江湖氣息,甚至偶爾還能在街頭瞧見幾個作西域打扮的人士。

“喂,聽說了嗎?就是在今日了,剛才有人傳信過來,那陸老先生已經早早在江麵上等著了。”城中一間客棧內,一作青衣勁裝打扮看上去莫約二十出頭的男子急急地趕到一張桌前,語氣顯得格外激動,桌旁坐著另外兩名作同樣服飾打扮年紀稍微較長的男子,看上去應是那人的同門。

“哦,是嗎?那咱們還不快走,若是錯過此等大事可就不好了。”桌旁一人聽後便麵露喜色,隨即放下碗筷,站起身來便與二人匆忙出了客棧。對話並沒有刻意隱藏,正值晌午,客棧大廳內也是座無虛席,在旁眾人聽罷,也紛紛邀了同桌同行之人奪門而出。而客棧老板也隨後關了店門帶著幾個夥計跟著人群趕去。本是巴東重鎮,平日裏商旅雲集的偌大一個夔州城一日之內竟差點化為空城。

早在兩個月前,也不隻是何處傳出的消息說,昆侖閬風巔主人玄重子邀了至人劍陸熙在十月於三峽夔門比試論劍,得陸熙同意。玄重子何人,無人所知;但陸熙卻早在數十年前便已名滿天下,雖然此人已經多年未曾出手,但在早年間便隻憑一人一劍就大敗天下各路高手,時人謂之“人世之至,天下絕冠”,尊其為“至人劍”。相傳如今陸熙已勘破劍之一道,做到無劍勝有劍的地步了。

能與這樣的高手對決之人又豈是常人,江湖上各門各派在消息傳出後,就開始打探玄重子的消息,隻得知其人常年在西域天山昆侖修行,是昆侖八峰之一閬風巔的主人。便有傳言道,玄重子此人乃是昆侖仙人,已修劍得道。江湖傳言自是不可信,但所有人都相信玄重子也應是陸熙一流的高手。

正值深秋,長江兩岸漫山紅葉,美不勝收,若是往常,定有遊人泛舟江麵,觀此盛景。這一日,江岸與兩壁棧道上雖是人頭攢動,卻也無一人留心這山色江景了。夔門本是漕運要道,古來兵家必爭之所,常日裏應是千帆過境。是日,江麵風清浪靜,卻竟無往來行舟,亦無漁家之船。官府早早地就貼了告示說要封江半日。

由於官府的封江令,往來諸多船隻得停靠江邊。其中一艘格外顯眼,那是一艘碩大的五彩樓船,船樓高三層,船身超十丈,簷上飾以琉璃,梁上飾以金漆,雕著各式花鳥魚獸。甲板上站著數個威武的甲士,紋絲不動,眼神中都透露著寒光,手亦沒有離開過腰間所佩的長刀。可想而知所搭乘之人定是非富即貴。

“銘兒,慢點,別靠水邊太近。”從船樓裏傳出婦人略顯焦急的聲音,隻見一名看上去十分年輕的貴婦撩開船樓的綢簾,慢慢走出。雖年逾三十,歲月似乎不曾在她臉上留下痕跡,雖身穿紅色大袖寬裙外披一件青色的短襦,卻仍能看出她不輸少女的姣好體態,而又在之上多了幾分成熟的魅力。

被喚為銘兒的男孩看著剛至韶年罷了,自然還是個孩子,剛剛還因為封江的事向著母親哭鬧一番,卻聽說了今日江上有高人對決,又趕緊跑出船樓,現在快整個人都趴在船舷的護欄上了。聽到母親的話,男孩也沒回頭,隻應了聲:“知道了,娘。”

婦人見此情形,皺了皺眉頭,麵露微笑,眼裏也顯出幾分慈愛的目光。她忽然又像是想起了什麼,眉頭未解,臉上的笑容卻消失不見,不過那一刹那,婦人的神情多了幾重哀傷,隨後又歸於平淡。

忽然男孩如雀躍般跳起來,岸上也傳來江濤一樣的呼喊聲。“娘,快看!”婦人順著男孩手指方向望去。隻見平靜的江麵上從上遊緩緩駛來一艘烏篷小船,無人撐船,隻是順著江流飄下。遠遠望去,船尾坐著一名老者,白發披肩,略顯淩亂,看眾人的反應,那想必就是至人劍陸熙了。

陸熙像是沒有聽到岸上呼喊一般,隻是盤腿坐在船尾,兩眼眯成縫,像是睡著了一般,卻又直直地盯著眼前這根青竹所製的魚竿。他一襲灰色麻袍,似乎穿了許久,顏色已經泛白,袖口與兩襟也都略有開縫,顯得參差不齊。

不過一刻,老人的嘴角上浮出一絲笑容,右手順勢起杆,即使在他身邊常人恐怕也難以看清他的身手。下一霎,老人手裏便多了一尾肥美的鱖魚。陸熙直起身,左手抓住魚鰓將魚懸於眼前,右手小心地撫過魚身,魚鱗即刻似雪般紛紛落下。很快,這名當世劍聖便僅用食指與中指完成了剖鰓去髒,隨即又用同樣的手法將魚切成數塊,然後老人一揮衣袖,魚肉隨即入了他身旁的瓦罐。他早已在船尾支起爐火,罐中事先放好蔥薑和方筍,又直接取江水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