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還互訴衷腸的二人,頃刻間反目成仇,但林燕南並非吃素之人,道法要比侯仙姑高得多,受傷隻因太過心痛,甚至沒有去防備麵前這個戴著麵具的女人。
被打之後,兩人算是恩斷義絕了,林燕南動了真火,釋放出了符劍,卻久久沒有落下,直到逼走了侯仙姑為止。
此事過後林燕南也一蹶不振,待在山中頹喪了好久才慢慢恢複。
而侯仙姑心中也不好受,本來她不想與林燕南撕破臉的,甚至想著,等到解決了家族的為難,就拋開一切,與林燕南說清楚道明白,懇求他的原諒,然後找一個僻靜之地了卻殘生。
但命運弄人,事情發展的軌跡,根本沒有朝著想象中的方向運轉,不僅沒有拿到金蛇羅盤,而且還痛失了心愛之人。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選擇頹廢,放任自己的命運,可是侯仙姑不行,她肩負了家族的死活,為了家族她可以放棄一起,甚至於自己的生命,所以在她心中,心愛之人不過是生命中的一個附屬品。
恰恰就在這個時候,侯本初那邊有了進展,離開港島之後,侯本初回到京城,左思右想,決定去龍虎山尋找張避塵,之所以萌生這個想法,完全源於剛到之行,事實證明張避塵那四句詩確實暗藏玄機。
所以侯本初決心前去龍虎山,就是為了看望一下這位大恩人。
等到侯本初趕到龍虎山,尋到張避塵的住所才知曉,大恩人已經登仙了,但他臨死之前給家人留下了一個錦盒,專門囑咐說,等到侯家來人,就將錦盒交給他們。
侯本初拿到錦盒,打開後,發現裏麵是一張羊皮古卷,上頭繪製了一些山川河流的圖案,除此之外還有一紙書信。
信是張避塵所寫,上頭說,要想找尋解救的辦法,就去嶺南大山中,找到羊皮古卷上所繪製的山川,解救之法就藏在那座山中。
得知這個消息,侯本初在張避塵的墳前痛哭流涕,梆梆磕了三個響頭,然後毅然下山,返回京城之後,侯本初給港島的侯仙姑寫了一份信,說明了情況,然後安排好家中,把貼身玉佩留給了妻子,便動身去了嶺南。
然而誰也沒料到,侯本初這一去竟再也沒有回來,京城候家沒了主心骨,不久後家中子嗣又陸續死了幾位,好好一個家就這麼毀了。
侯本初的妻子給侯仙姑寫了信,請求她出個主意,保存候家血脈,侯仙姑回信說,侯本初已命喪他鄉,候家嫡係一脈所剩無幾,或許換姓改名能夠有一線生機。
信中侯仙姑的意思很明顯,說是侯本初已經死了,想要活命就改嫁好了!侯本初的妻子看懂了其中意思,思慮再三,雖然不舍丈夫,可已經過了好幾年,一雙兒女從牙牙學語,到現在齊腰高,要是丈夫活著,為何不回來?
左思右想之下,侯本初的妻子帶著兩孩子來到了天海,來時沒有變賣京城的房屋,就是為了留一份念想,可日子著實清苦,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淪落紅塵,賣笑為生,直到遇見富商藍先生。
而另一頭的侯仙姑也沒幹坐著等死,一番思慮之下,把不過五歲的侄兒侯文龍送去了茅山,引發了後來的一係列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