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仙人不現身(1 / 2)

博浪沙這一擊,始皇帝驚出一身冷汗,扔鐵錘的大力士雖然死了,但秦始皇心裏卻清楚這個人絕對不是主謀,他對此事十分惱怒,下令全國緝捕刺客。

此次始皇帝僥幸逃脫,都是因為聽了趙高的建議。從此之後,始皇帝對趙高更加信任,將秦王印璽也交由他保管。

張良逃走後,隱姓埋名,藏了起來。始皇帝因為沒有線索,抓捕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結果。張良躲過一劫,後來這段事跡被項莊說出才廣為人知。

經過短暫的休整後,始皇帝繼續向東進發,來到芝罘。始皇登上芝罘山,再次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意氣風發,命李斯鐫刻石碑。碑文上說:

維廿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皇帝東遊,巡登之罘,照臨於海。

從臣嘉觀,原念休烈,追誦本始。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著綱紀。

外教諸侯,光施文惠,明以義理。六國回辟,貪戾無厭,虐殺不已。

皇帝哀眾,遂發討師,奮揚武德。義誅信行,威燀旁達,莫不賓服。

烹滅強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極。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始皇帝下令在芝罘山暫停行駕,在此地盤桓。一日,有個士卒隱隱約約看到遠方海麵上浮起一座大山,大喊起來,眾人循著士卒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有座仙山,士卒迅速報告始皇帝,始皇帝瞧見後暗暗稱奇,心道果然有仙山存在。始皇帝剛欲派人前往,那座仙山便越來越暗淡,一刻鍾之後便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眾人都是一片唏噓。

趙高興奮的說道:“跟著陛下前來果然看到了仙山!陛下功蓋五帝,仙人也要避讓三分啊!”

聽了趙高的話,始皇帝卻高興不起來,他不明白為何仙山會消失,盤算著如何派人尋找。

第二日,始皇帝便下令在芝罘東麵修建圓壇,祭祀仙人。

祭祀完畢後,始皇帝命李斯在此處的石碑刻辭。李斯問道是否要講仙山之事寫上,始皇帝思索片刻,道:“仙人是不喜歡被人看到的,就不要提了。”於是李斯刻石道:

維廿九年,皇帝春遊,覽省遠方。逮於海隅,遂登之罘,昭臨朝陽。

觀望廣麗,從臣鹹念,原道至明。聖法初興,清理疆內,外誅暴強。

武威旁暢,振動四極,禽滅六王。闡並天下,甾害絕息,永偃戎兵。

皇帝明德,經理宇內,視聽不怠。作立大義,昭設備器,鹹有章旗。

職臣遵分,各知所行,事無嫌疑。黔首改化,遠邇同度,臨古絕尤。

常職既定,後嗣循業,長承聖治。群臣嘉德,祗誦聖烈,請刻之罘。

始皇帝在芝罘停留了十日後,見仙山不再出現,便繼續向東巡遊。行進中,遠遠看到一座小島,島上水草豐美,駿馬呈祥,始皇帝想起討伐匈奴之事,便道:“匈奴強悍都是因為騎兵的駿馬強悍,今日見此地駿馬不凡,特封此地為‘皇宮養馬島’,琅琊郡各地都要選馬派員,進島養馬訓馬,已備日後討伐匈奴所用!”

又過了十日,始皇帝來到琅琊,召見徐福。此時徐福早已回來,但並沒有帶回來長生不老藥。

始皇帝問道:“先生此去,可否見到神山仙人?”

徐福早就想好了應答之法,不假思索的說道:“微臣在海上搜尋了九九八十一天,終於找到了蓬萊山,上麵的神仙見我所帶禮物太少,因此拒絕給予仙藥。”

“神仙模樣可曾見到?要怎樣做才肯給予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