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人雖死一國全(1 / 2)

荊軻刺秦之後,秦王大怒,命李斯徹查荊軻一案,同時派遣王翦、辛勝領趙地十萬秦軍攻燕!燕王喜得到消息後大驚失色,立刻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太子傅鞠武道:“如今燕國經過連年征戰,國力貧弱,如果不聯合諸侯,是難以取勝的!”

燕王道:“與燕相連的隻有齊國和趙國,然而兩國都與燕有宿怨,且趙國已經滅亡,隻剩下代地,如今如何能夠合縱?”

鞠武道:“燕趙雖有舊怨,但如今趙公子嘉獨存於代地,國破家亡,必然無法持久,聯合燕國抗秦也符合他的利益!齊燕怨深,怕是難以派兵援助我們。楚國負芻新立,或許還會出兵幫助我們!請大王派出使者,請求楚王救援,同時派人到秦國宣揚燕楚結盟的消息,使秦軍擔心楚國出兵而不能全力入侵燕國。”

燕王認為太子傅說的很有道理,便派遣使者聯係公子嘉和楚王負芻,同時派人到鹹陽大肆宣揚楚燕結盟的消息。

且說使者來到代地,見到公子嘉,公子嘉大喜,他知道現在燕國形勢危急,燕國一旦被秦軍滅亡,那代地肯定無法獨存!於是答應了燕國的請求,臨時拚湊出三萬人增援燕國,由太子丹統一指揮。

太子丹認為燕趙之地多河川,應當利用河川做為阻擊秦軍的天險,占據有利地形,攻擊秦軍。於是率領十萬燕代聯軍在各大河占據有利地形,並將主力布置於易水之西,阻擊秦軍。

秦軍行動迅速,很快就打到了易水岸邊,兩軍隔水相對,燕代聯軍以逸待勞,依靠有利地形阻滯了秦軍的前進。

王翦與辛勝商議對策,王翦道:“燕代聯軍占據河口有利地形,我軍無法突破,需要找尋其他渡河口!”

辛勝道:“王將軍言之有理,如今易河渡口被燕代聯軍占據,易河下遊寬闊無法渡過,上遊又是山地,大軍輜重無法通行。而今必須先破渡口之敵才能過河!”

王翦心下一動,計上心來,道:“越是意想不到,就越能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山地雖然使大軍輜重難以通過,但輕騎兵總是可以的!如果派遣一隻由輕騎兵組成的偏師繞到敵軍身後,雖然人少,但前後夾擊,敵軍首尾不能相顧,必敗!”

辛勝聽完大喜!道:“王將軍言之有理!末將原因率軍前往!”

於是王翦挑選了五千輕騎兵,由辛勝帶領繞過易河北部的山區,插入到燕代聯軍的背後,而王翦則率領部隊從正麵發起攻擊,雙方交戰正酣時,辛勝率軍從燕代聯軍的側後方殺出,聯軍瞬間大亂!防線很快被突破,代軍被衝散後退守代地,燕軍則向薊城撤退,秦軍尾隨其後不斷攻擊,斬獲無數。

太子丹收拾殘部退守薊城。

秦軍雖然取得勝利,但也有較大傷亡,王翦本打算進攻薊城,但代地仍然被公子嘉占領,王翦怕被代軍截斷糧道,便命辛勝駐守易水之北,防備代軍。暫停進攻。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王意識到十萬秦軍無法同時應對燕軍和代軍,便又抽調十萬士卒支持王翦軍。在得到休整補充後,王翦命王賁、李信進攻薊城。燕軍聽說秦軍得到增援,本就無心戀戰,燕王喜也早就成了驚弓之鳥,稍加抵抗後,便棄城逃亡,秦軍遂攻破薊城。

燕王喜和太子丹一路東逃,李信則率領一隻秦軍一直尾隨攻擊,根本沒有停止進軍的意思。一直把燕王趕到了遼東郡首府襄平。太子丹逃到襄平後,便於門客躲在附近的衍水桃花島上,暫避鋒芒。

就在秦軍不斷攻打燕國的時候,燕國的奸細不斷在鹹陽鼓吹楚燕結盟的消息,楚將項燕為防備秦軍進攻也確實在楚國大量招募士卒,屯兵秦楚邊境,一時間秦王不得不考慮楚國的威脅。如今又一再增兵王翦,國內防守空虛,如果楚軍趁機入侵則萬分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