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逸仲(生卒年不詳),字方平,號嗤皋先生。北宋哲宗元佑(1086-1093年)中隱士。
南浦
風悲畫角,聽《單於》,三弄落譙門①。投宿駸駸征騎②,飛雪滿孤村。酒市漸闌燈火,正敲窗、亂葉舞紛紛。送數聲驚雁,乍離煙水,嘹唳度寒雲③。好在半朧淡月④,到如今,無處不消魂。故國梅花歸夢,愁損綠羅裙⑤。為問暗香閑豔,也相思、萬點付啼痕。算翠屏應是⑥,兩眉餘恨倚黃昏。
【注釋】①單(chán)於:曲調名。三弄:多次演奏。譙(qiáo)門:建有望遠樓的城門。②駸駸(qīnqīn):馬行快速的樣子。③嘹唳(lì):響亮而淒楚的聲音。④好在:問候用語,即“好麼”。⑤綠羅裙:借代女子。⑥翠屏:借指倚翠屏的人。
【譯文】寒風傳送著畫角的悲音,聽那《單於》曲反複彈奏了三遍,從城樓的譙門飛落回旋。騎著馬兒快奔,投宿驛站,漫天飛雪落滿孤村。鬧市上酒樓燈火漸漸稀疏昏暗,亂紛紛的落葉飛舞飄零,正在敲打著窗欞。目送著幾聲驚叫的大雁,突然離開煙氣迷蒙的水麵,發出嘹亮的尖叫穿越寒冷的雲幔。幸好朦朧的半痕淡月依然未變,到如今,沒有一處景物不觸目傷心。在歸鄉的夢境見到故園的梅花,穿著綠羅裙的佳人被憂愁傷損。請問暗香浮動的清豔梅枝,是否也相思情深,綻放出萬點梅花,好似付出萬點啼泣的淚痕。我猜測翠屏佳人也應是,兩眉凝聚著無限愁恨,倚著梅花佇望黃昏。
【賞析】《南浦》詞調,始見於周邦彥和魯逸仲。此詞別本題作“旅懷”,是抒寫旅夜相思的詞。黃了翁在《蓼園詞選》中說:“細玩詞意,似亦經靖康亂後作也。第詞旨含蓄,耐人尋味。”這便啟發我們對本詞的主題有更深一層的理解。上片通過聽覺、視覺,從近景、遠景不同角度細致地描繪了旅途情況。作者用勾勒的筆法,速寫了四幅各具特色的景物畫:首二句的“畫角譙門”,其聲淒厲;次二句的“飛雪孤村”,動寫寂寞;再三句的“亂葉敲窗”,動寫淒涼;最後三句的“驚雁嘹唳”,色彩暗淡,聲色淒厲。不見一“愁”字,卻無一處不是旅愁。下片另開境界,抒寫複雜的相思情懷,蘊含甚深。“好在”,是“好麼”的問候,轉而有“依舊”的意思。景物依舊,為什麼“到如今、無處不消魂”?愁損綠羅裙,可以理解,“故園梅花歸夢”卻值得回味。而以下“為問”更見匠心。梅花啼痕,可以說是花蕾的想像,與“斑竹淚痕”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它相思什麼?為何傷感?滿目山河有異常的深沉亡國的哀痛,恢複的歸夢,以及詩人故國的眷戀,便自然地融合其中了。最後借伊人恨倚黃昏,抒發亡國的哀思,餘恨綿綿無窮;而全詞亦言有盡而意無窮。陳廷焯詳其“遣詞琢句,工絕警絕,最令人愛”,可見成功處。
嶽飛(1103-1141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名將。少年從軍,屢建奇功,力主抗金恢複中原,反對秦檜之和議投降,為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孝宗時追諡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其著作後人編輯《嶽忠武王文集》,詞僅存三首,抒發抗金恢複之誌,豪邁悲壯。
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①,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②。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③。
【注釋】①靖康恥:指欽宗靖康二年(1127)京師和中原淪落,徽欽二宗被擄往金國的奇恥大辱。②賀蘭山:在寧夏與內蒙交界處。這裏借指金國的核心地。③天闕(què):皇宮,朝廷。
【譯文】憤怒的頭發根根豎立直衝冠帽,憑靠在欄杆旁,那瀟瀟的驟雨剛剛停歇。抬頭放眼四望,仰首蒼天長聲怒嘯,充滿壯誌的情懷慷慨激烈。人生三十而立,建立的功名宛似塵灰與土泥,轉戰八千餘裏,未來的征程還有浮雲與明月。切莫輕易地虛度年華,蒼白了少年青發,空自悔恨悲切。靖康年汴京淪亡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的報國殺敵的仇恨,何時熄滅!我願駕禦著戰車,踏破賀蘭山的敵人營壘,一片殘缺。壯誌同仇,餓了恨不得要吃那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了恨不得喝那敵軍的血。我將要重新收複、重整舊日的河山,朝拜故都京闕。
【賞析】這是首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可以說,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沒有一首像本詞那樣有這麼深遠的社會影響,也從來沒有像本詞那樣具有激奮人心,鼓舞人們殺敵上戰場的力量。上片抒發作者為國立功滿腔忠義奮發的豪氣。起句突兀,一“怒”字氣壯山河,奠定全詞昂揚的基調。“抬望眼”承“雨歇”而來,作者俯仰天地,一腔熱血激蕩浩氣迸發,全從“長嘯”中見。“三十”二句寫自己的宏誓和決心。“莫等閑”二語已“為千古箴銘”,結句自勉勉人,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下片抒寫了作者重整山河的決心和報效君王的耿耿忠心。開頭四個短句,三字一頓,一錘一聲,裂石崩雲,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胸懷,令人扼腕。“駕長車”一句豪氣直衝霄漢。在那山河破碎、士氣低沉的時代,將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激勵力量。“饑餐”、“渴飲”雖係誇張,卻表現了詩人足以震懾敵人的民族的英雄主義氣概。最後二句語調陡轉平和,表達了作者報效朝廷的一片赤誠之心。肝膽瀝瀝,感人之深。全詞如江河直瀉,曲折回蕩,激發處鏗然作金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