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精靈哭訴(1 / 2)

第七十章精靈哭訴

濂正娓娓道來,上官拈花才徹底明白,原來,濂正就是周敦頤的嫡傳後代。

周敦頤是宋朝明道學的開創者,其哲學思想的核心,就是一個“誠”字。“誠”是他關於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表達。主要分為天道本體論和心性本體論兩方麵。在他的著作《太極圖說》中,他認為人與萬物同樣都是陰陽二氣交感所化生出來的,而其源都是太極,再由太極推及到人及,也就是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宇宙生生過程相同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的過程,這樣,周敦頤就把儒學推進了一步,他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複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係的重要內容。他的理學被稱為“上承孔孟,下啟程朱”,成為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

周敦頤晚年辭官歸隱,,定居在廬山蓮花峰下,並將門前的小溪正式命名為“濂溪”,於廬山濂溪書堂講學傳道,開創的學術流被稱為“濂學”。周敦頤過世以後,葬於九江市濂溪區蓮花鎮周家灣栗樹嶺,後人經常前去祭拜。

周敦頤在衡陽寫下了119字的《愛蓮說》,因其借物言誌,用蓮花自喻,潔身自愛,被世代傳頌。現留存有濂溪書院、濂溪祠、愛蓮亭、濂溪別墅,周子祠等濂溪文化載體。

周敦頤生有兩子,長子周壽生有六子,從官居吳中,成為江浙一帶周姓始祖之一,***、魯迅等皆為其後裔。次子周燾生三子,居道州,其後裔有一支為了紀念祖上周敦頤的“濂學”而改姓濂,子嗣大多分布在湘江省和豫章省,濂正,正是濂家這一分支的嫡傳子孫。

也正是因為濂正聽說了上官拈花的起卦斷卦之術和邵雍有很深的淵源,濂正才臨時決定帶上官拈花到家裏來,也算是聊起一段“北宋五子”後裔的淵源。上官拈花於是把在洛州認識“二程”的後人--程遠山的經過也說給了濂正聽,兩人都是唏噓不已,世間的緣分真是奇妙。

在濂正家吃完晚飯,江九雪堅持要送上官拈花回家,還蠻橫地不容許上官拈花反對。江九雪開著她的吉普車,緩緩行駛在回上官村的路上,一路有點陰沉著臉,好像有心事,情緒不高。上官拈花試著逗了她幾回,江九雪或是不說話,或者淡淡地回應一句,然後又板著臉了,讓上官拈花有點摸不著頭腦,這是怎麼了?

過了赤霞山,眼看著要進入上官村了,江九雪幹脆把車停靠在了路邊,車停穩後,頭靠在座椅上,閉著眼睛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就不再說話了。

“九雪,你咋了,今天怎麼感覺你有點反常呢?”上官拈花還是沒能想明白緣由。

江九雪又歎了一口氣,幽幽地問道:“拈花,你決定了一定要去中原嗎?”

“嗯,是的,已經想好了,也許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吧,我覺得有種力量在驅使我,我一定要過去看看,雖然我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上官拈花很肯定地回答。

“可是,可是人家會擔心你,畢竟上次你去那邊,也碰上了幾次危險的事情,而這一次,估計是和人販子會有牽連,我真的很擔心你。”江九雪把這些話說出來,上官拈花終於明白了,這一路上江九雪一直悶悶不樂,原來是擔心自己此行的安危,這讓上官拈花的心裏又是激動,又是感動。真沒看出來,江九雪平常這麼任性高傲的一個姑娘,為了他一個上官拈花,居然柔腸百轉,憂前慮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