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唱出我們的沉默的,才是偉大的歌唱家。
——紀伯倫《沙與沫》
內容簡介
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後,共和國的決策者們命令駐疆二十萬官兵鑄劍為犁,墾荒屯田,紮根新疆,以改變自漢以降,曆代屯墾一代而終的局麵,達到長治久安的戰略目的。但“沒有老婆安不下心,沒有兒子紮不下根”,如果官兵們的婚姻問題得不到解決,將影響這一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決策者們決定征召女兵解決這一問題,他們首先征召了八千湘女。這些女兵大多是知識青年,其中有大學高材生,有國民黨將軍的女兒,也有大賈巨富的千金。所有人都懷著青春的夢想,行軍數月,來到了遙遠的邊疆。從那時起,她們就開始在這蒼茫的大漠戈壁,演繹著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也演繹著她們的理想與追求,光榮與夢想。
1949年底,王震將軍率領10萬大軍和平解放新疆後,共和國的決策者們命令駐疆20萬官兵鑄劍為犁,一手拿槍,一手拿鍬,以急行軍的速度開到了與天地鏖戰的新戰場。這是一場不亞於三大戰役中任何一場的、更為艱巨、更加漫長的戰鬥。
自漢以降,曆代屯墾無不陷入一代而終的局麵。要改變這種局麵,隻有解決好駐疆二十萬官兵的婚姻問題,最終達到屯墾戍邊的戰略目的。王震將軍把征召女兵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首先征召了8000多名湖南女兵,解決營以上軍官的婚姻問題。其中很多都是知識青年。其中有大學高材生,有國民黨將軍的女兒,也有演員。所有人都懷著青春的夢想,行軍數月,來到了遙遠的邊疆。從那時起,她們就開始在這蒼茫的大荒原上,演繹著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也演繹著她們的理想與追求,光榮與夢想。被稱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親”。她們孕育了後代,也孕育了愛、寬容、大義和堅韌的精神。
為采寫此書,作者共用了4個月時間,到了湖南、北京、四川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十多個農業師尋訪了
100多位湘女和其他當事者,並收集了100多幅珍貴的、由女兵保留的老照片。全書采用“口述實錄”的形式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