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複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豔城郭。阿母為汝求,便複在旦夕。”府吏再拜還,長歎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裏,漸見愁煎迫其日牛馬嘶,新婦人青廬。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鬆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鑒賞】
《孔雀東南飛》又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原載於《玉台新詠》。由詩前小序可以知道寫的是一出愛情悲劇。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年間,廬江府小吏焦仲卿之妻劉蘭芝因不能受焦母虐待,被迫遣回娘家。她與仲卿的感情異常深厚,並且互立誓言,雙方不再婚嫁,等待日後破鏡重圓。誰知蘭芝兄長利欲熏心,強迫她再嫁,以攀高枝。蘭芝不願順從,投水自盡,焦仲卿聞訊也隨之自縊而死。
該詩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蘭芝、仲卿、焦母、劉母、劉兄等五個主要人物形象在詩中被塑造出來,用這五個人的矛盾衝突推動情節並展現主題。
詩中最突出的形象便是劉蘭芝。她美麗、能幹、聰明、堅強,然而性格中最突出地方,應是她的剛強。她雖然“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毫無過錯,但當她被遺棄時,卻隻好逆來順受。但當辭別婆婆時說出,“昔作女兒時”的一段話表明她並不是不敢作鬥爭,而是不屑作無用的分辯,更不會作任何哀求。在被遺棄之日的晨光中,她不是淚流滿麵,而是起來“嚴妝”。她能預料到被棄的事已經不可挽回,也了解到了丈夫的處境,他挺起胸膛,擔負起最沉重的擔子,不畏人言,回到了娘家。當受到哥哥的責難時,她也不與之分辯,而說“理實如兄言”,顯現出其已萌死意。
詩中另一個正麵人物是焦仲卿。仲卿的性格不如蘭芝那麼堅強,他不敢反抗自己的母親,隻能忍辱負重。但他和劉蘭芝一樣,始終忠於愛情。開始焦母遣回蘭芝時,他就表示不再婚嫁,與蘭芝暫別又鄭重聲明誓不相負,最後終於不顧焦母勸告,自縊於庭樹,顯而易見他對愛情也是忠貞不渝。
焦母是詩中的反麵人物。她是一個極端蠻橫暴力的家長,對於蘭芝的美德、仲卿夫婦的愛情,她毫無認同,一意孤行。為了達到自己的意願,對親生兒子竟玩弄了卑劣手段,一方麵是威脅——“槌床便大怒”,一方麵是利誘——“東家有賢女”。充分暴露其的醜陋麵目,連平常的母子天倫之愛都沒有存在的餘地。
詩中另一個反麵人物形象是劉兄。詩篇著墨不多,但也寫得很深刻。通過她強迫蘭芝改嫁的一段話,我們就可以見到他利益熏心的醜惡靈魂,趨炎附勢的市儈嘴臉。
全詩正是通過對這些人物形象的描寫來展開矛盾衝突,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謳歌了蘭芝、仲卿夫婦忠於愛情的崇高而勇敢的精神。
該詩在藝術上也有很大的成就。首先它塑造了若幹鮮明的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描繪人物時,筆法生動,避免用作者的口吻來發議論、抒情感,而是讓人物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來展現個性,推動劇情,這樣更具戲劇性,形象更生動,更富感染力。其次詩歌語言通俗、樸素、生動、精煉,詩中運用了很多口語使人物對話切合自身份和特征,還善於用很少的筆墨刻畫人物的性格和生動的形象。其次詩歌描寫繁簡相間,各得其宜。有些場麵鋪陳描述,不厭其煩,對表現人物起了很大作用。最後,詩篇末尾以浪漫主義手法,通過連理枝、比翼鳥的形象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爭取愛情婚姻自由的理想,盡管有重重壓迫,也不能阻止忠貞不渝的愛情取得最後的勝利,給詩歌增添了一絲瑰麗的神話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