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享受經典(3 / 3)

後來秦國打趙國,當時趙軍的統帥是廉頗,就是“負荊請罪”的那個廉頗,就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那個廉頗。廉頗會打仗,和秦軍僵持不下。廉頗的戰術就是不打,和秦軍耗著。秦軍勞師遠征來打趙國,戰線拉得太長,時間長了,他就耗不起了。後來到了三國時期,司馬懿也用這招兒對付過諸葛亮,不打,和你耗著,直到你耗不起了,自己就退兵了。廉頗和司馬懿都是“以不變應萬變”,兵法上叫作“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們都是大軍事家。

秦軍耗不起了,就使用了反間計,在趙國造廉頗的謠,說他不出戰是被秦軍收買了,還說秦軍其實不怕廉頗,怕的是趙括,趙括才是真正的軍事家,是個軍事天才。趙王呢,就上當了,把廉頗招了回去,把趙括派到了前線。

趙括的母親一聽這事兒,急了,趕緊去找趙王,說他父親生前說過,說趙括隻會紙上談兵,“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說趙括真打仗可不行,他會給趙國帶來滅頂之災的,國家會毀在他的手裏的。趙王不聽,說哪有父親這麼評價自己兒子的,你是不是吃錯藥了!趙括又沒打過仗,他父親怎麼就知道他不會打仗。人家秦國可說了,就怕趙括。我還非用不可了。趙括的母親就說,我把該說的話都說了,你非要用,我先簽兩份合同。一份是和趙括簽的,內容是和趙括斷絕一切關係,從此他就不是我們趙家的人了;一份是和趙王簽的,趙括既然不是我們趙家的人了,他出了什麼事兒,犯了什麼罪,都不要株連到我們。趙王說好,就簽了。

得虧簽了,否則趙家肯定會被趙括株連,被滅了幾族。

趙王剛送走趙括的母親,趙國的名相藺相如就來了。這個藺相如就是那個“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就是那個“澠池會”上逼著秦王擊缶,為趙王挽回麵子的藺相如。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這個人不會隨機應變,不會理論聯係實際,不能用啊。趙王還是不聽,趙括就這樣衝破重重阻力,上任了。

秦王一聽趙軍撤換了統帥,廉頗換成了趙括,非常高興,下令把秦軍的統帥也給換了,召回了原來的統帥,換上了秦國最能打仗的白起。白起綽號“屠夫”,除了能打仗,還愛殺人,一是愛殺俘虜,二是愛屠城。一座城池打下來,他會命令士兵把裏麵的人一個不剩,全都殺掉。白起一上任,就開始有步驟地撤退,趙括帶兵就追。白起一邊撤退,一邊就給趙軍來了個三斷,即:斷援軍,斷後路,斷糧道。然後設了個埋伏,一舉將趙軍全殲了。四十五萬趙軍,戰死五萬,四十萬被俘。這四十萬俘虜,全被白起給活埋了。白起隻給趙國留了二百四十個未成年的士兵,回家報信。趙國的男丁幾乎沒了,險些絕種。趙括呢,雖然愚蠢,但還算勇敢,戰死了。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紙上談兵的趙括不能學。

三是唐吉訶德。唐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賽萬提斯筆下的一個人物。賽萬提斯寫了一本非常有名的小說,名字就叫《唐吉訶德》。唐吉訶德讀古代的俠客小說讀多了,把自己讀傻了,讀出毛病來了,他要學習那些俠客,去周遊天下,打抱不平,鋤暴安良,殺富濟貧。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古代的武士,騎了匹馬,穿了一身鎧甲,戴了一頂頭盔,攥著一杆長矛,出發了。他還花錢雇了一個隨從,隨從騎的是頭毛驢。一天,走在路上的兩個人,看見前麵有一個巨大的風車。唐吉訶德問他的隨從,那個東西是什麼?隨從說,是風車。老唐說,不是風車,是個妖怪。我要消滅這個妖怪,為民除害。打敗了它,我就是名揚天下的英雄了。隨從沒攔住,他就騎著馬,端著長矛,向風車衝去。他的長矛剛一挨著風車,人和馬就被掀翻在地,摔了個鼻青臉腫,半天沒有從地上爬起來。結果呢,英雄沒有當成,卻鬧了個大笑話。這樣的笑話,在他後來的經曆中,一個接著一個,他也就成為了文學史上,一個非常經典的可笑人物。

異想天開、不自量力的唐吉訶德不能學。

四是羅亭。羅亭是沙俄時期的作家屠格涅夫筆下的一個人物。屠格涅夫有個長篇小說,名字就叫《羅亭》。羅亭是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樣的人物在十九世紀的俄羅斯文學裏還有很多,他們被統稱為“多餘的人”。羅亭是其中的代表。他的特點就是光說不練,喜歡高談闊論,說大話,放空炮,從不腳踏實地,最後一事無成。

光說不練的羅亭不能學。

五是楊修。楊修也是《三國演義》裏的人物。他因為抖機靈、耍小聰明,被曹操給殺了。曹操是最愛才的,一直都是求賢若渴。楊修有文采,非常聰明,是個難得的人才。這樣一個人才,按說應該被曹操愛惜、重用才對,可曹操偏偏看他不順眼,早就想殺他,終於因為“雞肋”這個口令,把他殺了。楊修說,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說明丞相已無心戀戰,準備撤了。他第一個卷起了鋪蓋卷兒。別的兵士一看他卷鋪蓋,紛紛卷鋪蓋。這件事被曹操發現了,非常生氣,就把楊修給殺了。此前,楊修多次在曹操麵前抖機靈,本來是想討丞相的喜歡,卻讓曹操對他厭惡不已。看來做人還是笨一點兒好,傻一點兒好,實一點兒好,慢一點兒好。

抖機靈、耍小聰明的楊修不能學。

我總結的五個引以為鑒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異想天開、自以為是、一意孤行。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不少見,把一個單位交給他,會毀了一個單位;把一個地方交給他,會毀了一個地方;把一個企業交給他,會毀了一個企業。結果呢,就是把自己搞得狼狽不堪,甚至身敗名裂。要把這樣的人當成鏡子,時常照一照,太像了,就趕緊改,免得走彎路,摔跟頭。

四、讀經典,有魅力

我常說的兩句話,一句是:“勞動光榮,勞動幸福”;另一句就是:“學習是一個人最好的美容方式”。

我發現,學習可以讓女人更年輕、更漂亮、更可愛;學習可以讓男人更清醒、更理性、更聰明、更有魅力。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氣質好,氣質是什麼?其實就是一種文化。有文化的人,說話有條不紊,沉著冷靜,娓娓道來,行事落落大方,不慌不忙,溫文爾雅。沒文化的人呢,說話高門大嗓,咋咋乎乎,信口開河,甚至滿嘴髒話,做事情也不走腦子,想起一出是一出,隨心所欲,不計後果,經常是急赤白臉、氣急敗壞、暴跳如雷,甚至是喪心病狂、狗急跳牆、你死我活,這樣的人有氣質可言嗎?有素質可言嗎?有魅力可言嗎?當然沒有。沒有人願意做後一種人,都想做前一種人,怎麼辦?多讀書,讀經典,而且要享受經典。

老話說,相由心生。心裏幹淨了,美了,幸福了,你的容貌,你的精神,你的氣質,自然就好了。相反,一個人的內心總是空虛的、苦悶的、憂鬱的、憤怒的、甚至是仇恨的,他的麵相會是個什麼樣呢?不用說,大家也能猜得出。

還有一句話,叫“病由心生”。疾病和心情也有關係,心情好,心情舒暢,你就不容易得病;心情不好,心情鬱悶,就容易得病,小的心情不舒暢就得小病,大的心情不舒暢就容易得大病,那些癌症了什麼的,大多是因為心裏長久的不痛快引起的。健康和心情有關係,心情和學習有關係,所以健康就和學習有了關係。

經典裏有很多有魅力的人物,比如前麵說到過的安坐鳴琴的孔子,賢哉回也的顏回,智勇雙全的藺相如,還有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赤膽忠心的關雲長,等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們做人的榜樣。

《東周列國誌》裏有這樣兩個故事,讓我感動,也讓我難忘。一個是說,晉國的晉文公,有一天讓他的一個大臣給他舉薦人才。這個大臣說,我推薦一人,可為卿相,也就是國家棟梁。晉文公來了興致,急忙問道:誰?趕緊說說。這個大臣就說,一次我外出辦事,路過一塊田地,見一個男人正在犁地,到了中午,他妻子來給他送飯。他妻子雙手捧著,把裝飯的盒子送到丈夫麵前。他丈夫呢,非常恭敬地接了過來。夫祭而後食,祭就是祭奠先人。咱們在美國的電影裏經常看到,那些信仰基督教的人,在飯前都要禱告:感謝主,賜給我們食物,阿門!

沒想到戰國時期的晉國農村,就有這種風俗、信仰。這家的丈夫在恭恭敬敬地接過妻子帶來的飯食後,先祭奠了先人,然後才開始吃。他的妻子就站在他的身邊,還是恭恭敬敬。等他吃完,把裝飯的盒子還給妻子,妻子走後,他又去耕地。整個過程,丈夫和妻子沒有一絲懈怠,沒有一絲不恭敬。夫妻之間,他們都能做到相敬如賓,何況對待他人呢?

這個大臣對晉文公說,我聽說“能敬者必有德”,這肯定是個有德行的人。我怕別的國家發現了他,把他請去,就提前把他帶回了家,等適當的機會推薦給你。晉文公說,這個人叫什麼?我認識嗎?大臣說,說出來你肯定知道,他叫卻缺,是卻芮的兒子。晉文公一聽就急了,說:卻芮的兒子我怎麼會用呢?

卻芮是誰呢?說來話長。晉文公的父親是晉獻公,他因為聽信了驪姬的讒言,把幾個兒子逼得死的死,跑的跑。晉文公也就是當時的重耳,像個喪家之犬,多年流亡在外。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繼承王位。卻芮是晉國大夫,因為站錯了隊,站到了重耳的對立麵去了,而且還設計要殺害剛剛即位的晉文公。事情敗露,晉文公就把卻芮處死了。

晉文公說,卻缺是卻芮的兒子,卻芮是被我處死的罪人,你怎麼會給我推薦這樣一個人呢?那個大臣說,父親有罪並不影響兒子為國家發揮才幹呀。當年鯀因為治水不利,被處死了,可是並沒有因此影響他的兒子禹為國效力,並最終成為聖賢啊。

晉文公一聽,有道理。就說,那好吧,你把他帶來讓我看看。那個大臣說,這樣的人才你得鄭重其事地去請。晉文公就派人像模像樣地把他請來,一看果然儀表不凡,一聊,更覺得是個人才,就重用了他。這個人名叫卻缺,諧音“稀缺”,像他們這樣在夫妻之間都能做到相敬如賓的人,確實是挺稀缺的。

有一個詞叫作“心懷敬畏”,卻缺夫妻就是心懷敬畏的人。現在這樣的人太少了,多的是一些玩世不恭的人,一些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不在乎的人,所以天下才這麼亂,社會才這麼浮躁。

第二個故事也是發生在晉國,這時到了晉靈公,晉靈公是晉文公的孫子,這個晉靈公荒淫暴虐,經常幹一些荒唐的事情,禍害百姓。他手下有個相國叫趙盾。前一段時間上映的賀歲片裏,有個電影叫《趙氏孤兒》,那個孤兒,就是趙盾的孫子。趙盾總是勸導晉靈公,讓他少幹壞事,多幹好事。趙盾一身正氣,晉靈公一身邪氣,晉靈公就特別害怕趙盾。趙盾一批評他,他就趕緊承認錯誤,表示一定改正。他嘴上說改,可心裏卻恨透了趙盾,一直想把他鋤掉。

趙盾行得正,威望高,晉靈公想鋤掉他都找不到借口。明的不行就來暗的,晉靈公就花錢雇了個殺手,讓他去鋤掉趙盾。殺手有點兒功夫,懷揣利刃在天亮之前潛進了趙盾的家。他以為趙盾正在睡覺,沒想到趙盾早就起來了,正等著天亮,好去上朝。趙盾把官服穿戴得整整齊齊,端然而坐。趙盾身上的正氣把殺手也給震住了,這個殺手就想:這個人,一身正氣,肯定是個忠臣。我要是把忠臣給殺了,我就不忠了;可我答應了君王,拿了人家的錢財,要是不殺他,就是我的不信了。不忠不信,何以在天地之間行走?可我要是不殺他,晉王還會派別的殺手,我得告訴他,讓他有個準備。

想到這裏,這個殺手就大喊一聲:我是君王派來的殺手,我寧可失信君王,也不忍刺殺忠臣,相國保重了!說完,就快跑幾步,一頭撞在門外的大樹上,把自己撞死了。這樣一個殺手,都有他行事的原則,做人的操守,都有他的人格魅力。這個殺手叫個鋤麑,好像也不是很有名。

在文學經典裏,像卻缺和鋤麑這樣有魅力的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是他們讓經典更有魅力。

常讀經典,不僅可以讓我們認識很多這樣有人格魅力的人物,還可以讓我們自己變得更有魅力。

我在鄉下教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在給孩子們講完課後,就拿出幾分鍾,給他們讀一首詩。他們聽得特別投入,連最調皮的孩子都安靜下來,而且是一臉的肅穆和陶醉。學生喜歡上我的課,有時候我覺得他們就是為了最後那幾分鍾,為了和我一起分享詩歌的美,才喜歡上我的課的。我知道,在那一刻,我在他們的心目中是有魅力的,是經典的詩歌讓我成了一個有魅力的人。

我和我愛人談戀愛的時候,我幾乎一無所有,沒有房子,沒有存款,也看不到錦繡的前程,可她卻對我一見傾心,並且癡心不改。她看上了我的什麼呢?就是看上我的好學精神,我的沉靜性格,看上了我一肚子的文學名著,一肚子的經典詩歌。她最愛聽我講我讀過的世界名著,尤其愛聽我給她背誦詩歌。她被我迷住了,就義無反顧地嫁給了我。很多比我條件好的男人追她,她都沒答應。她說,雖然那時我一無所有,但是在我朗誦詩歌的時候,她覺得我擁有整個世界,她知道跟著我,會過上最幸福的生活。婚後這麼多年,她從來沒有為當初的選擇後悔過。

在我的影響下,她現在也會背誦好多唐詩宋詞,好多現代的詩歌。我們在每天晚上散步的時候,就你一首我一首地背誦,真是其樂無窮。

我看到一篇文章,說前總理朱鎔基退休後,和愛人散步的時候,也是背誦詩歌,記者采訪他們的時候,他們正在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朱鎔基夫婦就是恩愛夫妻的典範,詩歌讓他們在對方的眼裏成為了有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