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棒釘牆上——大小是個角(橛)兒。
木邊之目,田下之心——相思。
木船上失火——底子還好。
木船做棺材——漂流半輩子,才成(盛)人。
木杆子撐排——一捅到底。
木工吊線——睜隻眼閉隻眼。
木匠挨板子——自作(做)自受。
木匠打碑記——讚(鑽)不成。
木匠打算盤——說一句(鋸),算一句(鋸)。
木匠的刨刀——推板。
木匠的刨子——好管不平事。
木匠的斧頭——一麵看(砍)。
木匠的斧頭——有作(斫)用。
木匠的斧子——前頭快,後頭鈍。
木匠的斧子口——摸不得。
木匠的記號——自己知道。
木匠的鋸——拉在線上。
木匠的墨鬥——有限(線)。
木匠的眼睛——看得準。
木匠掉了墨鬥子——沒線了。
木匠鬥榫頭——合心眼。
木匠的斧頭——方頭扁嘴鐵心腸。
木匠解板——要看線。
木匠砍腿——有那一锛。
木匠拉線——照直繃。
木匠拚木板——打成一片。
木匠破板——一句(鋸)一句(鋸)來。
木匠師傅推刨子——直來直去。
木匠師傅鑿榫眼——一級壓一級。
木匠手裏借斧頭——砸人飯碗。
木匠忘了墨鬥兒——沒心(線)談(彈)了。
木匠眼鏡——瞧不透。
木匠栽跟頭——露了餡(鏇)了。
木荊條子鋸合皮——不是正經材料。
木魚改梆子——挨打的木頭兒。
《木馬驛》的花臉——不忙。
木棉樹——越老越紅。
木腦殼挨刀——疼木了。
木腦殼進灶孔——人才(柴)濟(擠)濟(擠)。
木腦殼跳舞——幕後操縱。
木腦殼下海——不到底。
木偶表演——任人擺布。
木偶不會自己跳——幕後必有牽線人。
木偶唱潘仁美——入托人害人。
木偶偶登場——故作姿態。
木偶戲——裝腔作勢。
秀才買柴
“秀才買柴”諷刺那些裝腔作勢、咬文嚼字、之乎者也的人。出自《笑讚》。
有個秀才要買柴禾,叫道:“擔柴的人過來!”
賣柴禾的人因為“過來”二字聽得明白,就把柴禾擔到秀才麵前。秀才又問道:“其價幾何?”因“價”字也能聽得清楚,就對秀才說了價錢。
秀才看了看柴捆說道:“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火焰少,請損之!”賣柴人不知道他說些啥,就挑起柴禾離開了。
木排上刮水——一輩子不清。
木排上捎信——失(濕)了。
木排下江——乘潮流。
木炭打燒餅——死灰複燃。
木桶拖掉鐵箍——散架子了。
木頭人兒跳河——浮上水。
木頭人鋸樹——忘本。
木頭上長癤了——無關緊要。
木已成舟——難改。
木魚張嘴兒——想著挨打。
木柱子撐歪牆——死頂。苜蓿地裏刺金花——人家不誇自己誇。牧人不刮胡子——溜(留)須拍馬。
牧人打燈籠——照樣(羊)。墓前的石條——死記硬背(碑)。
幕後喝彩——自吹自擂。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陣陣不離她。
穆桂英破洪洲——馬到成功。
馬到成功
“馬到成功”是說馬一到戰場就能取得勝利。現在常用“馬到成功”形容迅速地取得勝利。出自《雜劇·薛仁貴》:“今當國家用人之際,要掃除夷虎,肅靖邊疆,憑你孩兒學成的武藝,智勇雙全,若能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
絳州龍門大黃莊有個名叫薛仁貴的人。他雖出身農家,卻自幼喜歡武藝。等他到了二十歲的時候,便已學成了十八般武藝,並且還熟悉兵書,懂得用兵之法。他一心要想投軍報國。雖然他父母極力阻止他,但他意誌堅決。他對他父母說:“當今國家正是用人的時候,要掃除夷虎,肅靖邊疆,憑我的武藝,智勇雙全,若能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聽了薛仁貴的這番話,他的父母就答應讓他投軍了。
穆桂英招親——試武藝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