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太太素不拘著姑娘家,“你們小姊妹們一處兒玩鬧去罷。”
大姑娘柔順應了,“是,祖母。”又同李老太太告辭,笑盈盈去挽李織語,“妹妹想不想去賞雪景,今年的雪下得很不錯,清風,把語姐兒的鬥篷取來,再拿暖手爐,就要那個刻蓮花的。”
看吧,李織語為何跟康大姑娘親近不起來,很大原因就是出在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上邊,態度強硬,暫且不提,喜好秉性全然相反,也是難以補救,故此李織語隻能用平常心去接觸此人,而無法親近,更別說為了她在康家這坑裏站位,門都沒有。
還有一件事要提,就是,李織語根本不想賞雪啊!冰天雪地裏她就隻想在屋裏呆著好嗎,最好能抱著熏籠,裹了被褥靜靜躺著,說真的,李織語覺得冬日裏出門都是折磨。
無奈大姑娘全然不懂懼冷的悲哀,還與她說起雪景多美,梅花如何,她聽得後背一陣冷汗,有種英勇就義的悲涼。
反倒是康三姑娘笑了,“大姐姐,語姐兒怕冷,你難道看不出來麼,要我說,還是不去賞雪,雪景何時,何處不能賞,實在不差這回。”又去拉李織語手,“語姐兒要去吃糕點嗎,廚裏新做的點樣子,你若想吃,立時就能吃上熱乎乎的東西,可不是比大姐姐提議的賞雪好得多對罷。咱們去暖閣裏。”
“妹妹說岔了,你又不是語姐兒,怎麼知道她的想法,該讓語姐兒做決定才對。”康大姑娘麵色微冷,“語姐兒想去賞雪景呢還是吃東西呢。”
李織語俗,當然是想選東西,不過,此時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她不想倒黴,自然避開這個話頭,“我的意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姐姐們的想法,我看,大家一起出主意才是最好的。”
庶女們是躲不掉的。
眾人說過一回,最後決定在暖閣裏坐著吃點心賞雪景,至於為何雪景沒能被擠下,隻因真有姑娘不怕冷,定了這決定。
李織語啃著花糕,聽康家姑娘們作詩,旁邊的丫鬟見狀紛紛取來文房四寶鋪開,姑娘們便抄錄下來,各自比對,這個時候,李織語素來不參與,隻是笑,誰來問都說好,畢竟她作詩平平,能寫個打醬油詩就很不錯了,幾次下來,大家也習慣了。
康大姑娘道,“語姐兒多看些詩詞,自然能作詩,我那兒有幾本相宜的,語姐兒走時,記得帶上,不然往後去花會吃宴席可怎麼辦。”
“大姐姐說得未免過分,縱然不會作詩又如何,也沒必要非得讓語姐兒學這些,對吧。”康三姑娘一副我懂你的樣子給李織語遞百花餅,“語姐兒,作人最打緊的,是開心,你若不想學,就放著,往後還有更多東西等著呢,何況琴棋書畫,你也可以擇這四條路子走,你若想學琴,三姐姐我可以教你。”
李織語有些不忍說實話。
畢竟琴無能,棋一般,畫尋常,總之,李織語過得不像個活了兩輩子的人,反倒是這些真的小姑娘,厲害得有些讓她咋舌。
康大姑娘在李織語沒開口前,搶先問道,“妹妹應該是更想學畫,是罷,琴是好,入門未免有些難,畫呢,才是最好上手的。”
康三姑娘就同她爭辯上
李織語恍惚間看到了小時候。
她記得幼稚園時的小孩子就是這樣爭來吵去的。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