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生活 第一章 朋友(1 / 2)

S省,M市。

一條水泥路通往距一座小縣城約8公裏的謝家鎮天壇村,離天壇村不遠的一座山上,有一座寺廟,名天皇寺。天皇寺,因為世人崇奉天皇、地皇、人皇,所以以天皇命名。天皇、地皇、人皇合稱三皇,據說他們都是盤古氏開天地之後所生,都是中國上古神話時期的君主。其中,天皇氏,號天靈,他有十三個頭,在西域昆侖山即位,在位一萬八千年。還有一種說法說天皇氏就是伏羲。

但是與名頭相反,這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寺廟,平時也沒什麼人,不像那些香火鼎盛的大廟,人來人往的好不熱鬧。這裏也就是村裏人逢年過節或者在佛教的重大日子常來拜拜,平時也沒什麼人來,僧眾也不多,十多個。雖然廟小人少,倒也不失為一片清淨地,少了香火的熏烤,多了一份寂靜。

妙空就是這裏的一個小沙彌。妙空是法名,意為妙法四大皆空。

妙空隻有六、七歲,自幼在天皇寺出家,事實上妙空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在妙空的記憶裏隻有師傅和師兄弟,妙空一度認為自己是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但是妙空的師傅說妙空是有父母的。師傅說妙空的父母就是山下天壇村的村民,但是為什麼妙空沒有見過他們呢?妙空也問過師傅這個問題,師傅隻是說當年妙空的父母把妙空托付給他就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後來師傅下山時去村子裏也再沒有見過他們,據村民說那天妙空的父母自山上下來後便直接離開了村子。沒人知道妙空的父母去了哪裏,似乎也沒什麼人關心,村子雖小,但是少一兩個人似乎也不是什麼大事,最多當做茶餘飯後的話題隨便一兩句話就帶過了。

自那以後妙空就生活在寺中,妙空的師傅就是主持,所以妙空在輩分上比很多人都大,許多比妙空大很多歲的和尚都要叫妙空一聲師叔,雖然輩分大,但是妙空隻是把這一句師叔當成名字來聽,覺得“師叔”和“妙空”這兩個稱呼也沒什麼區別。

妙空的生活就這麼平靜的過著,每日做早課晚課。課誦是佛教徒要做的一種修行方式,即背誦經典,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認真反省。其實妙空在早晚課誦上並不太用功,但是師傅並沒有怪過妙空,師父說妙空有慧根,偏重慧學,妙空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的坐著,或者摸著自己的小光頭思考一些經典中的問題,而不是去背誦經典。妙空的記憶力是很好的,但是他就不喜歡去背誦,有些師兄弟會說妙空懶,但是師傅隻是笑笑,什麼都沒有說過。

日子過的波瀾不驚,一切都是那樣的安靜,但是有一天這樣平靜的日子隨著一個新來的小沙彌被打破了。

新來的小沙彌法名靜德,是北方靜安寺的一個小沙彌,跟隨自己的師傅來到了天皇寺,靜德的師傅是個雲遊僧人,每到一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都不長,但是這次卻帶著和妙空同歲的小沙彌靜德在天皇寺住了下來。靜德的師傅按輩分來說要叫妙空的師傅一聲師叔,所以靜德按輩分也要叫妙空一聲師叔,但是因為他們同歲,又都是小孩子,也就沒計較什麼輩分,就以法號互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