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幽蘭憶溪--聖經感悟(4)(1 / 2)

預備好自己的土地,讓生命的根基成為沃土,自然會有好的種子灑下,並不斷施肥、澆水,精心侍侯,直到豐收在望,碩果累累,歡慶勝利,分享收獲的喜悅。

2008.3.8

自由的榮美

哥林多後書三章17節說:“ 耶穌在哪裏,哪裏就有自由。”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為爭取自由而奮鬥不息。人們渴望自由,向往自由,更渴望靈魂得到徹底釋放。“生活要自由,否則勿寧死。”人們把自由看的比生死還重要。可見,自由的可貴,自由的分量。詩人裴多菲曾為自由謳歌: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

多少人為了爭取自由、民主、解放而前赴後繼、赴湯蹈火,鮮血染紅了大地,映紅了天空。這種自由與解放是用刀光劍影,犧牲無數人的代價換來的。

在伊甸園中,亞當與夏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充滿了上帝的榮美。沒有疾病,沒有戰爭,沒有罪惡,全是美好。然而人驕傲悖逆,墮落犯罪,被趕出了伊甸園,失去了美好家園。從此開始了互相殘殺,墮落到罪惡的深淵,罪惡一直相伴隨。至今,世界很多地方仍然硝煙彌漫,人們流離失所,任人宰割,何談自由?何談幸福?

據考證,最早提出解放、釋放、自由的是《聖經》。人在罪惡、仇恨中,內心充滿了苦毒、惱恨、憤怒,受魔鬼的轄製,沒有喜樂、平安,哪有自由?許多人認為沒有信仰才有自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任何約束,可以為所欲為。吃喝嫖賭,紙醉金迷。以為這就是自由、快樂。其實,這種及時行樂,自以為樂的人,內心並沒有真正的快樂,更無平安。這不是自由、釋放,而是發泄、放縱。狂亂發泄後是沒著沒落的空虛和失落。

多行不義必自斃。每個人都要吃自己行為播下的種子,結出的果子。種下罪惡,必收敗壞的果子;種下仁愛溫柔的種子必然結出平安、喜樂的果子。種瓜,不能長出豆子,種豆,不能長出瓜。多少人因放縱而染上愛滋病等各種疾病。如今,愛滋病的發病率仍以較快的速度增長,甚至波及無辜的兒童。害人害己之深,罪孽深重,罪不可赦。罪的工價就是死。靈魂與肉體陷在死亡恐懼黑暗中,心在痛苦中煎熬,哪裏有自由與快樂?

真正的自由是心與靈的快樂和平安。“主的靈在哪裏,哪裏才有自由。”《聖經》中的精髓就是一個愛字。彼此相愛,愛人如己。因為耶穌就是愛。歸根到底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問題。

有什麼能改變人的心靈呢?是刀槍嗎?是戰爭嗎?多少無辜人在流血,多少美麗的家園被破壞。這些都不能改變人的心靈,惟有愛,惟有愛能征服一切。用愛彼此包容,用愛彼此聯絡,用愛改變人的理念。化幹戈為玉帛,化仇恨為饒恕,化對抗為聯合,化暴力為和平。

馬丁·路德金曾有一篇精彩、感人至深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奴隸主和奴隸的兒子攜起手來,共唱一首讚美上帝的歌;我有一個夢想,願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

是啊,如果人與人之間都能平等尊重,和諧相處,這個世界將是多麼美好的家園。大家享受其中,無煩無憂,無病無災,和睦同居,天人合一。那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善啊!

戰爭隻能帶來更大的仇恨、敵視、災難,怨怨相報何時了?多少無辜人在流血,多少美麗的家園被破壞。

上帝看到這一切,憂心如焚。他呼籲並預言:你們要將刀打成犁頭,將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我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斷定是非。

在基督裏,在愛的國度裏,人的內心有真正的平安和喜樂,那才是真正的自由。不受罪的轄製和捆綁。一個內心充滿仇恨的人,他的內心是苦毒的,鬱悶的,氣憤的,不釋放的,複仇的火焰占據了他的心房。一個內心充滿汙穢的人:自私、貪婪、嫉妒、紛爭攪的他心緒不寧,煩躁不安,何談快樂、寧靜,也就沒有自由與釋放。隻有把關在內心監獄的仇人都釋放了,把內心的汙穢垃圾清理幹淨了,心靈才變得清澈而敞亮,燦爛而澄明,自由而奔放。

真理起初帶來的是約束、熬煉,結果是自由是喜樂是榮美;罪惡起初帶來的好象是自由,結局卻是死亡、地獄。

2008.3.2

罪惡的根源

《約翰一書》上說: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今生的驕傲,都是從世上來的,一切罪的根源都是有以上三種內因引起。古今中外,人類的墮落犯罪蓋莫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