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激情與奇跡的人們

這仍然是一個需要激情的時代。生活的激情,工作的激情,關愛的激情,播種的激情,耕耘的激情,收獲的激情。激情是青春的標誌,激情是跋涉的拄杖,激情是成功的母親,激情是命運的凱旋。

從2000年春天到這一年的冬季,時間劃過了一條長長的弧線,我們的長篇報告文學由深圳大學文山湖邊的第一個墨字落下,到兩台電腦同時或交錯啟動,仍然回到文山湖邊,敲下最後一個句號,蒸騰在我們眼前,繚繞在我們耳際,炙烤在我們胸中的是於果和藍天職業技術學院的風雨曆程。這一年,我們多次訪談與追攝於果,同時廣泛接觸與訪談藍天職業技術學院的幹部、教師、員工與學生,還有遠在廣州、惠州、東莞和深圳等地的畢業生們,諦聽著,記錄著,提問著,挑剔著,思考著。

盡管我們早就耳聞於果,早就關注到一所規模空前的民辦大學矗立在時間與空間的最佳交彙點上,然而我們還是在深入與持久的采訪之後,收獲了一種回味綿長的激動。

一個最深的體會是,相關這所大學的采訪,我們總感到,無法結束一件一件、一樁一樁撲麵而來的新鮮事兒,如杏花春雨,紛紛揚揚;似燕陣鶴舞,翩翩翔集。

我們從外資老板在藍天學院麵試學生的滿意神情裏,我們從沿海成百上千藍天學院精英畢業生的步伐裏,我們從成潔婚禮上喜極而泣的眼眸裏,我們從一個同學患腦瘤後全校師生舉起森林一般臂膀的援助裏,我們從於果獲得2000年全國十佳青年榮譽後同學們充滿愛戴的演出裏……品味著一個人和一所大學的成功,其穩重深厚的基礎與沉潛綿遠的根植。

當然還有不少殘疾人的故事,還有弱小者的傾訴,還有自卑者的沉吟。沙塵一樣密集的個人的或時代的苦難,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人類發展的漫長之旅。還有意誌的打磨,精神的較量,曆史的錯位,生命的輾轉……都是文學的上好素材。但是,我們隻想忠實地記錄即便是顯得有些匆促的采訪,因為,大量原生態的新鮮的人與事一直向我們湧來,湧來。

我們實在無意於做一個隻會啼囀頌歌的百靈,尤其是當我們無論在計劃經濟時代抑或市場經濟時代都沒法回避醜惡、怯懦、鄙俗、自私、短視和狹陋。我們也不無警醒地看到不與公辦大學在一條起跑線上的中國民辦大學的種種不足,但是,如果求全責備、萬事俱備再來發展民辦大學事業,中國的教育,隻會距當代世界更遠。如果麵對種種令人感動的社會文化的教育資源而熟視無睹,或率意輕覷,那不僅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生存環境的不負責任。

對於20世紀末的中國民辦教育的風起雲湧,於果未必是始作俑者,卻是一個無庸質疑的開拓者、進取者和實績累累者。

他的不易與耐人思索,不僅在於他是一個殘疾人,是一個在經濟困窘的紅土地上頗有建樹的教育實業家,是一個博愛天下的仁人誌士,更在於從他與藍天學院的異乎尋常的崛起中,我們可以總結點什麼,預見點什麼,推想點什麼,警策點什麼。

如果親愛的讀者能從此書中感受到一股沛然充溢的生命激情,那麼正是於果和藍天學院近兩萬師生的精神凝聚與投射。

從他們昂然的生命視線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好好想想,生活意味著什麼。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