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公知毋知(3 / 3)

你看看,中國沒有一本書或一部長篇小說能夠進入歐美普通家庭書架上的吧?中華文化對西方的影響、對歐美價值觀的影響幾乎等於零。”

我更生疑問:“不是吧,萬博士,你怎麼能用外國人的愚昧來衡量中國人的智慧呢?人們都在為老舍當年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可惜,但我覺得這並沒有什麼。這世界上不缺諾貝爾文學獎級別的中國文學,而是缺那些夠格翻譯這些文學作品的人。另外,現在哪個世界一流的大學不開設中國政經的研究課程?不開,你就落伍了。再說現在國人不僅走出去,還吸引別人進來,來華留學生的數量以每年10%左右的數字增長,今年可超30萬。”

萬博士聽了不覺笑道:“哈哈,那這麼說這個人均收入排名100開外的國家超英趕美快了咯?但是人家都說美國是各種文化的聚集地,誰來誰融入其中。而中國是各種文化的狙擊地,誰來誰死,隻剩中國特色一條出路!你看看當年“9·11”時世界的各大官方報紙的頭條你能體會到,中國沒融入這個世界啊!”

我搖了搖頭,堅定地說:“那不見得。萬博士,世界是多樣性的,是求同存異兼容並包的。可別讓一個國家把世界搞單調了。你說中國排斥其他文化,可為何現在中國人也都喜歡過外國的節日?你也許要說中國人就喜歡迷信外國,湊外國節日的熱鬧,但是你這個時候怎麼不想想,中國這樣便是對文化多元化的一種繼承,說明我們中國人有容乃大呢?”

也許是之前一直喝水搞的鬼,此刻萬博士的額上微微沁出了汗珠,聲音也有些急躁了:“怎麼能說有容乃大呢?你看中國人的小品相聲,不是諷刺殘疾人就是諷刺精神病患者,這分明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再看美國就不一樣了,借一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嘲笑殘疾人肥胖者,他們嘲笑的主要對象就是總統和明星,也就是有權有勢的人。”

我搖搖頭說:“萬博,您是出國久了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了吧?

中國的傳統藝術出自民間,諷刺的不是個人,諷刺的是這個社會,您一定是沒看懂。美國人崇拜個人英雄主義,諷刺諷刺個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萬博士擦了擦汗說:“總之,在中國,要維權上訪甚至呼吸新鮮空氣都要找美國人!要不然你怎麼會出國留學?”

我一陣冷笑:“美國要減少失業人口,要買物美價廉的好東西,要振興國內的經濟也得找中國人幫忙吧?要不然你怎麼回國工作了?”

回擊一個無理疑問的最佳答案永遠都是拋出一個針鋒相對的在理疑問。此言一出,萬博士頓時語塞,打這之後便再也沒有和我交談。

這場火車上的討論便以無言的結局不歡而散了。

我想,萬博士就好比是當今某些公知或者一些老百姓的典型代表,他們總習慣放大美國的各種優點和中國的缺點,而縮小對立麵。

的確,現在的中國可能有種種不公平不公正的地方,比如美國的精英都很愛國,而中國的精英卻紛紛移民;美國人喜歡到中國領養小孩而中國人喜歡到美國生小孩。但是如果覺得環境變了、土壤變了,就覺得能改變中國人本性,那就大錯特錯了!聖誕大減價時,我看到大型賣場徹夜排隊的人中八成是華裔,我才明白不管你是中國國籍、美國國籍、英國國籍乃至世界國籍,隻要你流的是炎黃子孫的血,你就擁有著著5000年來養成的各種優良品德和缺點,這些是無論你身在何處都不容否定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