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江西宜春春台公園長聯(1 / 1)

春台公園地處宜春市中山路以南,(山高)海拔130.4米,占地麵積3.6公頃。民國21年(1932)辟為宜春公園,50年代初期改稱人民公園,後改為春台公園。西漢五帝元光六年(前129)劉成受封為宜春侯時,初辟五台,宜春台為最勝。明正德《袁州府誌》載:“宜春台高明宏壯,出雲氣而淩風雨,挾光景而薄新星辰。”“周覽川原,下人煙,四時佳景羅列目前。”曆代文人墨客把宜春溢為“名山異景”、“佳麗之地”,在此登臨把酒,詠長歌,寄情抒懷,春台公園也因此得名。

登春台,觀曉日,彩霞滿天。聽化成晚鍾,餘音嫋嫋;望雲穀飛瀑,素練飄飄;瞻袁山聳翠,佳景如畫。回溯昔日:高士留名,劉成建台,灌嬰築城,李相謫居,陳重美德,群賢輩出;袁繼鹹燕市捐軀名留青史。

攀仰山,賞積雪,銀光耀眼。瞰蘆洲印月,沉璧瑩瑩;臨南池湧珠,玉泉滾滾;看釣台煙雨,雅境迷人,緬思曆代:韓愈講學,盧肇奪魁,易重折桂,雲台賦詩,執中勤學,英才踵至,毛澤東袁州會議力挽狂瀾。

此聯為汪如高先生撰。宜春,古稱宜陽又稱袁州,晉時建縣,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了。據說是慈禧太後遊覽時,親筆題寫了“宜春”二字,意在讚譽這裏“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因此改稱現名。懿書“宜春”二字的碑刻,現存春台公園內。

宜春有“春台曉日”“化成晚鍾”“蘆洲印月”“袁山聳翠”“南池湧珠”“雲穀飛瀑”“仰山積雪”“釣台煙雨”八處令人流連忘返的景觀。春台公園在城中心,登上宜春台,滿城風光盡收眼底。化石岩,山上樹木蔥蘢,綠樹掩映著古刹紅牆。站到山門下,既能聆聽古刹的晨鍾暮鼓,又可俯瞰山下波光粼粼的秀江。秀江清澈見底,江心有島名蘆洲,形似一艘拋錨的大船,秀江被船頭犁開,在船尾重合。曆史名人盧肇、易重,曾在島上小廟中伴青燈苦讀,並且都金殿奪魁。因此蘆洲又名狀元洲。月朗星稀的夜晚到洲上散步,月光如水,江風撲麵,一船明月一帆風,江清月近人。袁山的茂林修竹青翠欲滴,山下的人工湖,碧波蕩漾,垂柳飄拂。南池孜孜不倦地噴珠吐玉,不盡清泉萬古流。城中至今還完好地保存著世界最早的天文台。

唐宋八大家的首座韓愈,曾在宜春做過官,昌黎路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是他讚賞宜春的千古絕唱。

336

鏈接

◎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工於詩詞、散文,善寫塞上風光。所作文章富於政治內容。任西溪鹽官時,修建捍海堰,使大量土地不被海水淹沒。任經略副使時,改革軍製,鞏固邊防。慶曆三年(1043)任參知政事時,建議十事,主張建立嚴密的任官製度,注重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製,減輕徭役。但遭到反對派反對,未能實現。後在赴潁州途中病死。著作有《範文公集》。

範仲淹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官員,能把國家和民眾的憂患擺到首位,時刻記在心頭,且身體力行去實行之,真值得後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