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對關羽的身世並無細述,隻在第一回點出:“河東解良人也。”“河東”即現在的山西省運城市,“解良”就是指解州鎮常平村,東漢時期叫作河東郡解縣寶池裏下馮村。這一帶的人們(尤其是老年人)說起關公來,那可真是“畫筆敲鼓——有聲有色”,而且民間有一種說法:關公是“生在蒲州,長在解州”。細心的讀者會問:既是解州人,為什麼又“生在蒲州”呢?回答這個問題,要從當地一個美麗的故事“青龍君下凡”說起。
如果你現在到運城去,還可以看到:中條山下,涑水河畔,有個百裏鹽池,正對著南淌東流的黃河直角。據說在遠古時期,蚩尤被黃帝殺死後,血水流入這個池內,化作了鹵水。為了防止蚩尤的陰靈再興妖作亂,玉皇大帝派一條青龍鎮守鹽池。他平日裏遊騰在鹽池四周,恪盡職守;閑暇時便扮作老道模樣,到蒲州的普救寺與老和尚下棋消遣,人們稱他為“青龍君”。
一天晚上,青龍君又到普救寺與老和尚對弈。誰知不到一個時辰,老和尚便連輸三盤,還不住地唉聲歎氣。青龍君追問緣故,老和尚愁眉苦臉道:“唉!今年遇上了百年未有的大旱。眼下河床都幹了,土地也裂了,人畜無水,莊稼無收。鄉親們求神禱告沒指望,都背井離鄉逃生去了。這樣下去如何是好呀!”
青龍君聽了,沉思半晌,對老和尚說:“實話對你講,我是天宮派來鎮守鹽池的青龍。今年玉帝不讓給這一方降雨,所以大旱。現在百姓有難,我也就顧不得許多了,理當盡力相救。你叫大家每隔五裏挖一眼井洞,到時我自有辦法。”
老和尚大喜,連忙吩咐眾人如此這般。不過十日,五十眼井洞打成了。青龍君潛入地底,上拱下扒,左翻右頂,直攪得地水沸騰,一股股清流湧出地麵,滋潤了方圓百裏。頓時,萬物一片生機,百姓們喜笑顏開。
這件事觸怒了玉帝,召回青龍,定要斬殺。太白金星上前求情道:“使功不如使過。念及青龍君多年鎮守鹽池有功,請赦免他這次過失。可派他帶罪下界,以功補過。”玉帝聽了,稍稍息怒,對青龍說:“據灶王爺稟報,解縣一帶的人褻瀆神靈,竟把神像讓小兒戲耍,隨意屙屎、撒尿。命你從正月十五到十七,在解縣地界放火三天,以示懲罰。如有失誤,兩罪並罰。”
青龍君領命下界,不免有些惆悵,心想:天火如果真的燒起來,一定會傷及許多無辜生靈呀!正猶豫間,忽見蜿蜒陡峭的山路上,有一少婦懷抱一個五六歲的女孩,手牽一個三四歲的男孩,滿頭大汗,氣喘籲籲,行走得很艱難。那大女孩嘻笑撒嬌,小男孩卻哭哭啼啼。
青龍君想:人常說:“天下老,偏向小。”這婦人卻為何違背常理,偏袒大孩?於是他化作一個瘸腿老漢上前搭訕,詢問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