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三十六城後記(2 / 2)

行癡大師會心地笑了,“心血所寄,一書足以慰藉情;足跡所達,前路莫愁無知音。華山論劍武林大會2018年8月8日召開,這是你樹立丐幫揚名立萬的機會!”

“謹遵師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降龍十八掌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喬曉曉說道。

“好,期待你華山論劍的表現,如風,丐幫有望矣!”行癡大師向西天說道。

“橋如風,獻出原形吧,你兒子都實現你的理想了,還這麼瞞著他?”一個掃地的大和尚對著行癡大師說道。

“啊?師父?你?橋如風?我?啊!”喬曉曉好像中暑了一樣。

坐落於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1997年建造而成,大佛所在位置係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通高88米靈山大佛的塑造,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形相的記載完成。大佛慈顏微笑,廣視眾生,右手“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左手“與願印“代表給予快樂,均為祝福之相,整個佛像形態莊嚴圓滿,安詳凝重而細致,顯現佛陀慈悲的法相。

回顧中國的曆史和佛教的曆史,在每一個繁榮時代,都會出現高度文明的藝術結晶,千秋萬代,曆久不衰。為佛立像,成就不凡,從雲崗、龍門到敦煌、大足……如今又有靈山大佛,從而在全國形成東有江蘇無錫靈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西有四川樂山大佛,北有山西雲崗大佛,中有河南洛陽龍門大佛的五方五佛特立聳峙而相呼應的格局。

千裏江南,湖水清醒,崇安寺的瓊樓玉宇,錫惠公園的二泉映月,三國水滸城的英雄聯盟,蠡園的翠柳新荷,梅園的山古梅豔,黿頭渚的櫻姿颯爽,南長街的鍾靈毓秀,拈花灣裏的超凡脫俗,靈山大佛的眉目清醒,度人金針,九龍灌浴,花開見佛。這一切的一切在這漂泊羈旅的草色天涯裏,共感這長天一色。

在這裏,人們不再隻是通過古書古人古公案玩味禪文字,品嚐禪書畫,空談禪道理,而是身臨其境,沁潤在禪中,生活在禪中,忘我在禪中,感悟在禪中,一片蛙鳴,一抹雲彩,一縷薄霧,一點燭光,一絲暗香,一串晨鍾,一遍暮鼓,一灣漁火,一舟晚唱,無處不是禪意,也無處不是生活。

天要下雨了,卷盡愁雲,暗塵不起,有時還伴著點雪花,在冰冷與暖融的交叉點上,興奮之情無異於以往,讓曉曉再次享受這視覺和思想的雙重歡樂,因為這裏太靜謐了。蠡湖新城的百米高噴又一次拉響了黃昏的號角,東風又一次作了親情的告別,這美好的江南風景帶給你一路情懷,向靜靜的夜邁去。

鳳穀行窩,雜樹垂蔭,雲淡煙輕;風澤清暢,氣爽節和,如二泉映月,如黑色柳丁,頗如婷婷美人,嫵媚有姿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萬卷書叢無從看起,一朝一夕三十六城。”喬曉曉對影成三人,仰天長歎。

“曉曉哥哥!”一個輕盈的女子叫道。

“師妹,真的是你嗎?”喬曉曉在二泉映月池畔興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