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城】
劉雲飛著
蝶戀花?三十六城
三十六城風景秀。又見春天,征途仍幽幽。
萬古長空功名就,一朝風月黃花瘦。
般若禪定空念遠,頓悟成佛,路漫漫其修。
鴻鵠在雲魚在水,落花風雨獨爭秋。
2016年3月18日作者書於龍鳳山莊
前言
曉曉說:“兒騙,古有三十六計,今有三十六城。我愛你中國,我不是單身狗,至少還有你;有旅行莫孤單,管她誰是誰的毛線。”人生再忙不要把夢想弄丟了,充實的活在當下,有趣的誌同道合,除非你能跟上旅行的腳步,否則永遠不要約會一個愛旅行的奇葩,因為你眼中的世界隻有手機那麼大,而她,月滿西樓,胸懷天下。放下、歸零、利他,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元芳,你怎麼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南無阿彌陀佛!
心無沉浮,人無遠慮,即使知道整個世界明天將要毀滅,今天也要種下我的葡萄樹。每天按照生物鍾的規律早睡早起,睡前讀一讀《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淡泊寧靜,放鬆筋骨,安然入睡,沒有噩夢的纏繞,知足常樂,歲月安好,揭諦揭諦,波羅揭諦,南無阿彌陀佛!
冬至,冷雨夜,虯髯鬢白的行癡大師在藏經閣焚燒的香爐仙氣繚繞中誦讀《摩訶波羅密多心經》,這是他今晚第三十六次誦讀了,他身穿灰色長衫消瘦矍鑠的身影在帶著微微香氣的鬆油燈的幻影中,仿若一幅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焚香,既能采菊於東籬之下,也能悠然於廟宇琴房。既能在靜室閉目思過,又能於席間怡情助興。究其然,本無固本,鍾靈毓秀於自然。
古人焚香是為了享受高雅,也是皇家貴族身份顯示的象征。現代焚香也能在喧鬧的都市生活節奏中尋覓一絲寧靜。焚上一炷香,閉目養神,靜靜地感受香氣中帶來的奇妙享受,行癡大師每次誦讀心經都會焚上一炷香來入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時至子時,恒一該歸來了!”行癡大師微微地睜開眼睛沉吟道。
身在片場拍攝穿越新劇《三十六城》的喬曉曉接到嵩山少林寺來的飛鴿傳書,信中說行癡大師在閉關前想見恒一麵,有重要的事情要交代,遠在花城的喬曉曉接到消息後,放下手頭的電影工作,打開手機APP,去哪兒網上訂了張機票,飛到了河南鄭州,從鄭州坐高鐵40分鍾直達洛陽,直奔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西北13公裏的中嶽嵩山南麓,與古都洛陽隔山相望。少林寺背依五乳峰,周圍山巒環抱、峰峰相連,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嵩山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各擁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寺處少室山腳密林之中。
虯髯飄逸的行癡大師打坐在少林寺藏經閣內,藏經閣位於大雄寶殿之後。藏經閣,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藏經閣藏書八百萬卷,這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藏經閣的東南麵是禪房,是喬曉曉童年時期與僧人參禪打坐的地方,對麵的西禪房,則是負責接待賓客的堂室。
大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喬曉曉推開藏經閣的木門,見到師父行癡大師在打坐誦經,沒有驚動他,而是在他旁邊的蒲墊上打坐起來,喬曉曉自跟隨行癡大師以來,為了入靜、調身、調心,一直有打坐的習慣,每天堅持一個時辰。
打坐又稱靜坐,主要在於修身。它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去除主觀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強健康、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之一。因為打坐,致心一處,使大腦入於靜定狀態,把散亂的心安定下來,心境達到清淨安祥,氣脈自然暢通,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