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夕,小弟洪嶽從南方打來電話,告訴我他最近要出書,囑托我為其寫序言。當時我倍感有壓力,就憑我的文化水平為其出書作序確實為難。幾天來一直考慮此事,夜不能寐,思緒萬千……既然答應了他的囑托,那就隨便寫寫吧。
小弟出生於1963年,那一年剛剛度過三年“自然災害”。那時,地瓜幹孬好能吃飽肚子,也談不上什麼營養。他童年少年時期和父母兄長一樣生活在貧困之中。父親是有老私塾底子的文化人,我們兄弟幾人都遺傳有他的文化細胞吧。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20世紀60年代畢業於山東德州一所中專學校,那個年代在當地就算是文化較高的了。而老二老三也都寫的一手好字。小弟此書出版,如果老父親還在世,他老人家寫些話放到書的前麵是再好不過了。遺憾的是老父已於2003年去世。今年清明節,我給老父掃墓時告訴他:小弟今年又要出書啦,您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也會為這事高興吧!
德州畢業回到家鄉,我當上民辦教師。小弟入小學直到畢業,我恰好是他的任課教師。他學習嚴謹,尤其寫字符合規範法度,與當時我對他的嚴格要求有關。那個年代我還往往帶他跑到周圍七八裏路外的村子和縣城,隻要有電影,保準帶上他去看。那時電影都是戰鬥片、愛國片、樣板戲,受此濡染他從小就養成了愛憎分明的率直性格。上初中時,他在校負責班級黑板報的報道。他學習非常認真,且能慎思而明辨,這種作風直到讀高中、讀大學。接著他又考上了碩士生、博士生,後來還到南京讀了博士後,真是“苦其心誌勞其筋骨空乏其身”!
漫長而艱苦的求學生涯結束了,為了追求心目中的理想和自由,他輾轉了幾所大學任教。現在他安頓下來在南方一所大學任職,業餘時間寫東西。他寫的什麼我不太了解,但他日漸沉穩下來的心態和鑽研精神,使我感到欣慰。小弟今年此書的出版正逢老母八十八歲米壽,長兄我六十六歲之際。去年小弟就與我們幾個兄弟商量,給老母過八十八歲生日。依我看,此書的出版可以作為老母大壽的珍貴禮物吧!
最後,希望此書給讀者及社會帶來良好效益。嘮叨諸多,不知當否?權且為序!
王洪光2010年4月6日於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