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福音(2)(3 / 3)

耶穌所喜愛的那個門徒對彼得說:“這是主!”彼得聽說是主,忙把外衣披在身上(他曾把衣服脫掉了),縱身跳進水裏。其餘門徒趕緊把船劃到岸邊,把裝滿魚的網拖出來。他們離岸邊並不太遠,大約有100米。上岸後見到一堆炭火,裏麵正烤著一些魚和麵包。耶穌對他們說:“把你們剛打到的魚拿幾條來。”

西門彼得上了船把網拖到岸上,網中全是大魚,共有153條。一網打了這麼多魚,網卻沒有被撐破。耶穌對他們說:“過來吃吧。”門徒們都不敢問他:“你是何人?”因為他們知道這就是主。耶穌拿起麵包,走過去分給他們,又把烤魚也分給了他們。

這是耶穌複活後第三次這是《約翰福音》所載耶穌顯現的次序。向門徒們顯現。

(16)向十一個門徒顯現

最後,耶穌向正在吃飯的11個門徒顯現。門徒中因信念不堅和頑固地不相信見過複活後的耶穌的人,受到耶穌的斥責。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當走遍世界向人類傳播福音。相信福音並接受洗禮者將獲拯救,不相信福音者定會被判罪。虔信者會被賜予顯示神跡的能力:他們將用我之名來驅逐邪靈,會說靈語;毒蛇不敢近前,服毒藥不會受到傷害,他把手放在有罪之人身,有罪之人立刻改邪歸正。”

11個門徒來到加利利,按耶穌的吩咐上了那座小山。見到耶穌時,雖然一些門徒仍心存疑慮,但他們都向他頂禮膜拜。耶穌走到他們麵前說:

(17)耶穌被接升天

主耶穌對他們說了這些話後,就被接到天上去,坐在上帝的右邊。門徒們走遍各地,主同他們一起傳播福音,用神跡證實他們的布道是可信的。

6.複活與永恒回歸的表現

基督教關於複活的看法是,不涉及任何靈魂,強調的是肉體的永生。這種觀點連尼采都是樂於接受的。盡管他認為“上帝死了”,但有類似上帝人“仍會顯現”。因為《舊約》傳道書寫得很明白: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

已行的事後必再行。

目光之一下並無新事。

尼采在《查拉圖如是說》一書中,創造了查拉圖斯特拉的角色。在一次遊曆中,查拉圖斯特拉爬上一座山並和一個侏儒(消極和絕望的精神)爭論。查拉圖斯特拉描述一個關於永叵回歸的景象:

凡一切事物之中能行的,豈不是必走過這條路麼?凡一切事物中有的,豈不是曾有過,作過,而且過去了麼?倘若一切皆已有過,你侏儒以為這“此刻”是什麼呢?便是這孔道不是也曾經有過麼?一切事物豈不是皆這麼緊相糾結,以至這“此刻”吸引去一切將來的事物麼?

這麼——終於本身也隨之而去?因為一切事物之中能行的,也是在這長路上向前出去——也必定再一起前行!——而這遲鈍的蜘蛛,在月光裏爬行的,和這明月光,以及在這地道上的我和你,互相絮語,語及永恒的事物——我們這一切豈不是皆曾有過麼?

他這話,極易使人想起《出埃及記》裏的一句話——神對摩西說:

“我是自有永有的。”

尼采說“上帝死了”,這並不是無理由,我們從下麵的話可以領略到這個問題:

克倫威爾死後的清教主義喪失了它的宗教激情,變得更呆板,在傳統的意義上,了無神色地重複經文,用退縮的方式理解現實,仿佛它是用希伯來文寫的,且以“我曾是”替代“是我”來解釋“耶和華”。(《勞威爾在兩世紀前的新英格蘭》)

正是因為這個緣由,耶穌的複活才會應運而生。而米尼亞爾所悉心刻畫的《基督和撒瑪利亞女子》,恰如耶穌複活後,更彰顯其博愛情懷的氣度,以及久視人類永恒的母l生之光。

7.奠定世界性宗教的使徒保羅

在基督教發展初期,得力於一個名叫保羅的出色演說家和組織者,是他挽救了基督教,使它擺脫了淪為猶太教另一個小小宗派的險惡命運。

(1)曆盡坎坷的使徒

《新約全書》的第五卷,也就是緊接著“福音書”的《使徒行傳》,共28章,記述了約自公元30年至60年問的事件,從基督升天至保羅最後一次赴羅馬。這其中,用了整整16章篇幅來描寫保羅的生平與活動。他曾經在西方的異教地區遊曆,在當時所寫的書信中,他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宗教信條。

保羅的父母都是猶太人,住在西裏西亞地區的大數城,位於小亞細亞的東南角。他們給兒子起的名字是掃羅。

掃羅認識的人很多,羅馬帝國的很多地方都有他的親戚。他很小時候就被送到耶路撒冷去上學。他雖然生為猶太人,同時又是羅馬公民,地位相當特殊。羅馬公民這一榮譽似乎是因為他父親有功於羅馬而獲得的,那時,這個榮譽是一種保障,擁有它的人享有不少特權。

掃羅完成了學業(所有猶太兒童都要接受的常規教育)以後,就到做帳篷的師傅那裏去當學徒。後來,他便自立門戶,幹起了這個行當。

掃羅在法利賽學校接受了嚴格的教育,因此,當當局判處耶穌死刑時,他打心眼裏是擁護的。隨後,他積極加入了青年愛國組織。這些青年致力於根除所謂的煽動性教義,也就是那個可恨的拿撒勒人耶穌從加利利到猶大地的四處傳播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