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講,自從他們的遠祖閃離開方舟在吾珥定居以後,這一支猶太人就一直世代以放牧為生,家族很是興旺。日後亞伯拉罕自己就是一位富有的農夫,他有幾千隻羊,還雇了300多個年輕漢子來照管羊群。
這些人對主人很忠心,隻需他一聲召喚,都隨時願意赴湯蹈火。他們組成了一支私人的小軍隊。日後亞伯拉罕不得不在地中海沿岸不友好的地區為爭奪新牧場而戰,那時這支力量就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在亞伯拉罕75歲時,他聽到耶和華的召喚,要他離開父親留下的舊居,到迦南(今巴勒斯坦的舊稱)去尋找新的家園。
亞伯拉罕樂意從命。因為與他為鄰的迦勒底人非常好戰,而這位睿智的猶太長者愛好和平,對這種無謂的爭鬥很不以為然。
他下令拆掉帳篷,讓男仆把羊群趕到一起,讓女仆準備好睡毯和穿越沙漠時吃的幹糧。這樣就開始了猶太人曆史上的第一次大遷徙。
亞伯拉罕是有家室的人,妻子名叫撒拉。不幸的是,她未能生養後代。撒拉便將從埃及帶來的女奴夏甲交給亞伯拉罕,於是生下了以實瑪利。亞伯拉罕曾讓侄子羅得充任這次遠征的副統領。他們帶著所有的人口、財物,朝日落的方向走。
他們在示劍村附近一個叫摩利的地方停了下來。亞伯拉罕在一棵橡樹旁堆起了供奉耶和華的祭壇。然後,他又去了伯特利,在那裏稍事停留,為未來製定計劃。因為迦南的土地並不像預想的那樣富饒。
由於亞伯拉罕和羅得帶著羊群突然出現,山坡上的草立刻就被吃完了。亞伯拉罕與羅得的牧羊人相互爭鬥,想靠武力來決定由誰分得最好的牧場。於是遠征的隊伍很快就有在全麵騷亂中解體的危險。
這與亞伯拉罕的天性背道而馳。他把侄子叫到帳篷裏一起商量,提議把土地分了,然後大家安居樂業。本來大家就是好親戚嘛。
羅得是個通情達理的年輕人,所以很快就和叔叔達成了協議。
羅得更願意留在約旦河河穀,而亞伯拉罕則掌管剩餘的土地,這部分現在通常叫作巴勒斯坦。他已經在沙漠灼人的陽光下度過了人生的大部分時光,難怪他急於找一個能在大樹下享受綠陰的地方。
希伯倫老城附近幔利的橡樹林中,亞伯拉罕紮下了帳篷。然後他又在那裏建了另一個新的祭壇,來表達他對耶和華的感激,因為是耶和華把自己安全地引導到這個令人快樂的新家園來。
一天黃昏,太陽消失在藍色的山梁下麵,亞伯拉罕當時正好坐在帳篷前。他日子過得很舒心,因為耶和華當年在吾珥所做的許諾終於要變成現實:妻子撒拉即將給他生一個兒子。
當時亞伯拉罕正在想著兒子和其他事情,隻見三個陌生人一路走來。他們風塵仆仆,還很疲倦,亞伯拉罕就讓他們進帳篷休息一下。他叫來了撒拉,她馬上忙著做飯。然後他們就都在樹下吃飯,吃完了就坐在那裏聊天。
天色不早了,陌生人說得上路了。亞伯拉罕就主動指給他們最近的路。然後他們說要去的是所多瑪和蛾摩拉。他這才突然感悟到自己招待的正是耶和華和兩位天使。
他完全可以想像這三位的使命是什麼。他這個人永遠都忠於自己的族人,於是就懇求他們饒過羅得及其妻兒。
耶和華答應了,而且還不隻這樣。他還許諾,如果這兩個城市中隨便哪一個能在裏麵找到50個、30個,哪怕隻有10個“義人”,那麼就赦免這兩座城市。
原來,所多瑪人和蛾摩拉人在西亞惡名昭彰。他們遊手好閑,作惡多端,從來也不懲辦殺人凶手。
經常有人警告他們,老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可他們隻是笑笑,依然我行我素,所以那個地方的百姓都厭惡他們。
結果並沒有找到“10個義人”。
那天深夜,羅得接到警告,說他必須馬上帶著全家去安全的地方,因為所多瑪和蛾摩拉將在次日早晨前被燒成白地。還說他得千萬抓緊,而且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也不能浪費時間回頭張望。
羅得照辦了。他叫醒了妻子和孩子,星夜兼程,十萬火急,好在早晨來臨之前趕到瑣珥村。
但是還沒等他們到達安全地帶,羅得就失去了他的妻子。
她就是有點太好奇了。天空一片通紅,而且她知道所有的鄰居都正在烈火中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