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心中的圖畫(3)(1 / 3)

這封寫於1927年9月的信,何其迂噢!當時劉半農、台靜農等諸位先生,為您、為中國著想,提議將您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這是弓起多少入朝也思來暮亦想的美事啊,可誰知,您卻一口回絕,說是:

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火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夕產優符從寬,反足以長尹目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眉了,結果將很壞。

哎呀呀,請原諒,我不得不再一次說您“太迂”了!迂其一,什麼叫配,什麼叫不配?現在在文學獎(也包括別的獎)麵前,哪還有人考慮自己配不配的,當然配了,他認為自己最配,比誰都配。迂其二,還考慮什麼欠努力不欠努力的,先拿過來再說,以後評個職稱、要個官位什麼的,這就是資曆和本錢。迂其三,還提比您好的作家幹嗎,他們有什麼了不起,以後就是您比他們都強了。迂其四,您自己不要,就悄悄一邊高風亮節去,幹嗎又要說出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之人,這不是斷了那許許多多名利徒的非分之想嗎?迂其五,您還擔心中國人的虛榮心題,這可能倒是多慮了,因為時下的中國人也不那麼盲從了,對於他們認為並不好的作家作品,別說諾貝爾獎了,就是給≮個全地球獎或是全宇宙獎,他們也不會買賬了。

還有最嚴重的迂其六,您怎麼還堅持說“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沒有名譽,級別、工資、待遇從哪來?房子、車子、票子從哪來?理事、主席、會長的頭銜從哪來?一級作家、知名作家、著名作家的地位從哪來?花了那麼多力氣磨禿了那麼多支筆浪費了那麼多稿紙消耗了那麼多腦細胞,又是為了什麼呀?

一切的一切:十年寒窗,嘔心瀝血,討好編輯,巴結主管,收買評論,賄賂評委,忍屈受辱,自我非人,奔走於權勢之間,結黨於奸佞之徒,吹拍拉扯溜須諂媚,陷害忠厚貶低高明,以至於晚上回家無法麵對自己的醜陋,夜裏睡覺不敢正視自己的良心……這一切,難道不就是為了“名利”二字嗎?

所以呀,魯迅先生,我也真為您抱屈,以您之學識,地負海涵,淵淳嶽峙;以您之才華,海立雲垂,人中師子;以您之貢獻,功不可階,立在千秋。可是慢說諾貝爾獎,就連任何大獎小獎,您一個也沒有得過——嗚呼,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大家,一生絕緣於任何文學獎掖,是先生自持名節(視功名利祿如糞土)乎?是黑暗社會不容光明(先生是最沒有奴顏媚骨的戰士)乎?是宵小詆毀陷害(群起攻之置之死地而後快)乎?

吾生也晚,不知先生所處時代是否也像今日之天下,文學大評獎繁榮空前?甭管是大作家小作家,專業作家業餘作家,誰人沒得過一二十個、三四十個乃至更多的獎狀獎杯獎章獎牌獎金?據說有一次中國作協發展會員,討論到某位誰也未聞其文的業餘作者時,發現他竟已得了100多個文學獎,直把眾評委驚得一個個從椅子上跳起,一致決議:堅決不能批準他入會,誰知道他是怎麼當上“獲獎專業戶”的。

這就是說,公開的秘密,現在的許多評獎,文學因素已然退居線了,甭管文章孬好,巴上一兩個權貴,或三五個評委,得了,齊活,什麼獎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了。至於代價嘛,當然得有所付出,不說花多少錢那麼庸俗的話,單是蜆著臉拎著大包小包走門串戶,人家給什麼臉子都得接著,逢著生猛的還得連人帶包一起被扔出來,就已經演盡了人間醜劇。何況若本來是個當排長的料,忽然被擢上將軍寶座,觸怒了眾天兵天將,人神共討之,這些假冒偽劣的獲獎者,除了屁滾尿流,還有什麼話可說?

如此說來,獲了獎,也不一定就是好事情,小個子烏龜夠不著領獎台的時候,大家就把它當猴耍。現在的人又是多麼聰明,誰沒有八鬥之才,看不出文章的高下?當年賽珍珠倒是得了諾貝爾獎,又怎麼樣——受到文學界的一致指責,連瑞典文學院的院士都不得不承認“是個錯誤”。萬幸諾獎評委們還沒有墮落到接受賽女士禮品(公費/自費)、宴請(公費/自費)、開講座(公費)、觀光旅遊(公費)的地步,否則,非得被問個受賄罪不可,您魯迅先生也就不用說什麼“還欠努力”之類的迂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