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滌華先生在《類書流別》一書之“存佚”一章中,對從曹魏到清朝的曆代類書進行了統計。我們在這裏將在張先生《唐代類書存佚表》(《唐代類書存佚表》,這一名稱為筆者所加,以方便指稱張滌華《類書流別》“存佚第六”章中的唐代部分。)的基礎之上,就唐代類書部分進行一些增補。
本附錄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們的增補,第二部分將附錄張先生的《唐代類書存佚表》,和台灣王三慶先生對隋唐五代類書的統計。
張先生“存佚”表的體例是在各部類書後,撮要抄錄曆代目錄著作對該書卷數、編者、書名等的著錄情況,最後再注明該書現在的存佚。我們的補表將仿效張先生這一體例。
《唐代類書存佚表》補
《要錄》兩《唐誌》,六十卷。(《宋誌》有《搢紳要錄》二卷)[佚]
《書圖泉海》兩《唐誌》,七十卷,張氏撰。(《通誌》同)[佚]
《檢事書》兩《唐誌》,一百六十卷。(《通誌》有《檢事書目》一百六十卷)[佚]
《帝王要覽》兩《唐誌》,二十卷。(《通誌》同)[佚]
《東殿新書》《新唐誌》,二百卷,許敬宗、李義府奉詔於武德內殿修撰。其書自《史記》至《晉書》,刪其繁辭。龍朔元年上,高宗製序。(《通誌》同)[佚]
《王氏千門》《新唐誌》,四十卷,王洛賓撰。(《崇文總目》同。《宋誌》不著撰人,其餘同)[佚]
《類林》《新唐誌》,十卷,於立政撰。(《崇文總目》同。作者“於立政”,《中興館閣書目》、《宋誌》並誤作“於政立”。)[佚]
《古今詩人秀句》《新唐誌》(卷六十,頁1626、1623)文史類錄元兢《古今詩人秀句》二卷,總集類又錄元思敬《詩人秀句》二卷。元兢即元思敬。此書可能為摘句類書。[佚]
《事鑒》《新唐誌》,五十卷,郭道規撰。(《通誌》、《宋誌》同)[佚]
《穿楊集》《新唐誌》,四卷,馬幼昌撰。(《崇文總目》、《宋誌》同)[佚]
《十三家帖》《新唐誌》,卷亡,盛均撰。[佚]
《瀛類》《新唐誌》,十卷,韋稔撰。(《通誌》同)[佚]
《應用類對》《新唐誌》,十卷,韋稔撰。(《通誌》同。《宋誌》,《應用類對》一名《筆語類對》)[佚]
《韻對》《新唐誌》,十卷,高測撰。(《通誌》、《宋誌》同)[佚]
《修文海》《新唐誌》,十七卷,王博古撰。(《通誌》、《宋誌》同)[佚]
《錦繡穀》《新唐誌》,五卷,孫翰撰。(《崇文總目》、《宋誌》同。《通誌》,錦繡穀乃孫翰所居山名)[佚]
《麟角抄》《崇文總目》,十二卷,不題撰人。(《通誌》、《宋誌》同)[佚]
《事鑒》《崇文總目》,五十卷,郭道規撰。(《通誌》,《宋誌》同)[佚]
《蒙求》《崇文總目》,三卷,李瀚撰。(《郡齋讀書誌》同。《宋誌》“瀚”作“翰”)[佚]
《續蒙求》《崇文總目》,三卷,王殷範撰。(《宋誌》同。《通誌》“王殷範”作“王範”,“殷”字避諱刪去。《新唐誌》歸入雜家)[佚]
《唐蒙求》《崇文總目》,三卷,白廷翰撰。(《宋誌》作“丘延翰”撰。《新唐誌》歸入雜家類)[佚]
《係蒙》《崇文總目》,十卷,李伉撰。(《宋誌》作“《係蒙求》”。《新唐誌》雜家類有“李伉《係蒙》二卷”)[佚]
《王氏屬對》《崇文總目》,十卷,不題撰人。[佚]
《經史事對》《崇文總目》,十卷,不題撰人。(《宋誌》作三十卷)[佚]
《文鑒》《崇文總目》,五卷。(《宋誌》有“沈寥子《文鑒》四十卷”)[佚]
《內範要略》《崇文總目》,十卷,武則天撰。[佚]
《白氏傳家記》《崇文總目》,二十卷,不題撰人。(《宋誌》“傳家”作“家傳”)[佚]
《王論家要》《崇文總目》,四卷,不題撰人。[佚]
《玉屑》《崇文總目》,二卷,不題撰人。(《通誌》、《宋誌》同。《直齋書錄解題》作十五卷)[佚]
《廣略新書》《崇文總目》,三卷,不題撰人。(《通誌》同。《宋誌》題“楊名”撰,注雲“廣”一作“唐”)[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