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注意力不由自主的都集中在地圖上那8處醒目的紅色標記上。
“在犯罪地理學中有一種說法叫‘遠拋近埋’。也就是說,如果棄屍地點距離凶手的心理安全範圍接近,凶手多會選擇埋屍。相反如果是棄屍,那麼棄屍地就應該距離凶手的心理安全距離較遠。”
“什麼是心理安全距離?”
“就是一個人日常最熟悉的地理範圍。包括住所、工作單位,和經常去的一些商場等地方。在平時,這個範圍為我們提供最大的生活便捷。但對於凶手來說,卻是一定要讓被害人屍體遠離跟自己有聯係的區域。實在沒有辦法轉移屍體的情況下,他會選擇就近埋屍,可能的情況下他會盡量把屍體拋到心理安全距離外。站我們這個案子裏,呂愛青的屍體沒有被掩埋,全部是被棄屍處理,說明棄屍地點不在凶手的心理安全距離內,那些區域都不是凶手的生活圈子……”
“……其次,棄屍還按照‘頭遠身近’的規律。能夠容易識別身份的部位會拋棄在最遠的地方,例如呂愛青的頭顱和衣服這些具有明顯身份指向性的東西都被遺棄在水佐崗的兩個區域。距離其他6處棄屍地明顯遠了很多,而距離凶手的心理安全區域應該是最遠的。這個在地圖上就能夠清晰的看到。我接下來要說的就是重點了……”
“盡管凶手遵循這個這個規律,棄屍盡量遠離自己的安全區域,但也不會無限製的遠離,超出他的控製範圍,他心裏有一個極限。這個極限如何確定呢?犯罪地理學中有個著名的‘圓周假設理論’。就是一係列殺人案件中,以地理位置最遠的兩起案件連接的直線距離為直徑,直線的中點為圓心,作一個將所有犯罪地點包括在內的圓圈。根據統計,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守候獵取型的殺人犯作案區域和生活區域往往都在這個範圍內。這個圓周區域是連環殺人犯作案效率最高,又最能規避風險的區域。南大碎屍案的凶手是典型的守候獵取型的殺人犯。雖然看起來隻作案一起,但他棄屍的方式也意味著要承擔連環作案相同的風險,因此圓周假設理論同樣適用。”
杜誌勳說著,拿起桌上的三角板,選擇水佐崗頭顱發現地和上海路大鐧銀巷兩個紅色標記,畫了一條直線,將兩個地點連在一起。取線段中點為圓心,用尺子抵著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圓。並在中心點標記字母‘A’。
然後他說:“現在8處棄屍地點都被包括在這個圓形區域之內。根據‘圓周假設理論’,南大凶手的一切作案活動。都發生在這個範圍裏。A點就是無限接近於住處,或者殺人分屍的地點。”
在座的警員們出現shao動了。難道凶手的位置就這樣被標記出來了?
“不會有例外嗎?”終於有人忍不住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