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訓練是走進大學校門後新生接受的第一課,對於生活在溫室中的“80後”來說更是艱苦的一課,而正步走更是苦中苦,難中難。但同學們真正訓練的情景,卻很是令人震驚。
他們之中沒有人喊累,沒有人叫苦,都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著。抬頭,挺胸,眼睛堅毅的望著前方,閃爍著永不言棄的光芒。教官一聲“一”,他們迅速繃直右腿,踢出左腿,端平右臂,打出左臂,每個動作都幹淨利落,一步到位。左腳高抬,右腳穩穩地紮在地上,那樣穩健、那樣堅挺。“二”一聲號令,左腿齊下,右腿齊出,十幾雙腳卻隻有一個落地的聲音,十幾個人的隊列仿佛就是一個人在訓練。這樣整齊的步伐,挺拔的身姿,不僅僅是他們的身體在訓練,是他們的心在訓練,是他們的精神在訓練,也是他們用一聲聲震撼的腳步聲奏響了軍訓的第一樂章。
看到同樣意氣風發的燦爛笑容,感受同樣英姿勃發的青春氣息。在這“氣有浩然,學無止境”的百年名校裏,在這“海納百川,壁立萬仞”的山魂海韻中,在這“求真務實,踏實創新”的精神氛圍中,有這樣一段痛並快樂著的難忘經曆,一場意誌與毅力的嚴格考驗,一次軍旅生涯的完美體驗,人生也沒什麼遺憾了,懷著一顆虔誠之心來接受這一場綠色的洗禮。
站軍姿是痛苦的,這是非常基本又是相當經典的訓練項目,無論是烈日當頭、驕陽似火,抑或是陰風陣陣、小雨霏霏,依舊要像青鬆般巍然挺立,展現我們當代軍人的颯爽英姿;練隊列是枯燥的,不斷的重複、重複、再重複,機械卻並不簡單,從那快速的反應中,從那細微的靠腳聲裏,彰顯出集體的配合意識與凝聚之美;扛戰槍是自豪的,雖然射擊時一把機槍握在手中是如此沉重,極強的反衝力又讓稚嫩的肩膀酸楚疼痛,然而我們依舊精神振奮,鬥誌昂揚,或許就在此時守衛祖國的一腔熱血才能如此真切地將我們的激情燃燒;操練時是緊張的,要全神貫注,不容許絲毫的馬虎和敷衍,軍人不需要解釋,隻需要服從,隊列中沒有口令就沒有動作,訓練場就是戰場,人生中沒有演習,隻有實戰;拉軍歌是幸福的,氣衝雲霄的口號,激昂震撼的節拍,新奇有趣的說詞,高亢嘹亮的歌聲,所有的一切成就了這或許略有單調的軍旅生活中簡單卻又特別而且絕對無可替代的歡樂……
鐵骨錚錚,威武剛毅,軍訓的音符中少不了親愛的教官們,少不了為軍訓這個莊嚴的旋律中增添些許輕鬆和歡快的連長。
嚴肅、威凜也許是在連長身上用的最多的形容詞,但是二營一連的同學們卻有幸迎來了一位與眾不同的連長。他嚴肅,但嚴肅中充滿了幽默;他威凜,但威凜中顯露著可愛。獨特的人有獨特的經曆。在大學校期間,他出類拔萃,校學生會主席、宣傳部長都是在他頭頂上閃閃發亮的光環。剛入大三,他麵對著層層險阻,毅然地的選擇了自己的理想——軍校。對於學生出身的他,軍隊像是地獄,但他沒有放棄,邊訓練、邊讀書,並在今年成功的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作為連長,他很稱職。訓練場上,他和大家一起在烈日下暴曬;風雨中,他伴隨著同學們共同步行走過了30公裏的拉練征程。為了同學們能夠理解,他不厭其煩的重複著同一個動作,講解每一個動作的要領。他不僅是同學們的連長,還是大家的老師。他給大家講解做人的道理,教大家如何與老師、同學相處。他更是同學們的知心大哥,大家有什麼心裏話都願與他分享,向他傾訴心中的情愫。
連長的個性、與眾不同的特點,是軍訓中一首插曲,它舒緩了嚴肅,增添了溫馨,仿佛一把小提琴在拉著軍訓進行曲中一段特別的旋律。
對於軍訓,當身處其中時,我們或許要抱怨它的嚴厲要求,忍受它的不近人情,覺得備受煎熬卻無可奈何,隻有反複默數著一個又一個日子。然而親曆過後再次回首,卻發現更多的是懷念,是感恩。這些心緒糾結著,如同,其可愛之處正在於我們可以賦予其色彩。軍訓賦予生活的恰是生機盎然、活力四射的綠,是冷靜持重、恬淡質樸的綠。正是這生命之綠,讓我們深刻銘記這段歲月澎湃的潮水湧動在心底。能夠體驗軍訓,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生活或許本沒有色彩,但卻更能體現那種破繭成蝶的喜悅與艱辛!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不怕苦,不怕累,充滿勇氣,堅定信心,讓我們將軍訓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