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3)

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匈奴進攻上穀,李廣奉命率兵,從雁門出塞迎擊匈奴。這時,匈奴單於久仰李廣的威名,決定不惜代價將其生擒,於是沿途設伏,因此李廣一出雁門,便遭包圍,經過一番激戰,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匈奴騎兵把李廣放在用繩索結成的網裏,讓兩匹馬一左一右扯著押回營地。李廣裝死靜臥,眼睛卻偷偷地尋找可能脫身的機會。大約走了十幾裏路後,他瞥見有個匈奴少年騎著匹高頭大馬,從邊經過,於是便乘其不備,騰身躍到馬上,那匈奴少年還沒會過神來就被李廣推下馬去,弓箭也被奪走。李廣快速調轉馬頭,加鞭催馬向南疾馳,幾百名匈奴騎兵從驚呆之間醒悟,立即發數百騎兵緊追不放,李廣邊逃邊返身射殺,匈奴騎兵紛紛中箭落馬。這樣,李廣一氣跑了幾十裏,終於脫離了險境,回到了雁門,收集餘部回到了京師。由於這次出軍損失慘重,本人也被匈奴生擒,依漢法李廣被削去官職,降為庶人。

終不得封憤恨自刎

李廣閑居家中那幾年,常在藍田山中射獵。一次和鄉民們飲酒失時,在霸陵關卡,被守卡軍官阻止不讓通行。李廣的從騎說:“這位是前李將軍。”軍官說:“今將軍尚且不得夜行,何況前將軍?”李廣忍受委屈,隻好在關亭下守候一宵。後來匈奴入遼西,武帝又起用李廣,任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前求武帝,準許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武帝準奏。到了軍中竟把亭尉殺了,然後上書皇帝謝罪,武帝正在用人之際,自然未加追究,不過,從這件事情上也反映出李廣心胸狹窄的缺點。

李廣前後與匈奴作戰40多年,卻始終得不到封侯,這使他甚為抑鬱不快。尤其看到從弟李蔡,人品及才能都不及自己,卻連連得封,官至宰相。就連他的許多部下都得到了封侯,而自己未得爵邑。曾請人看相,看相的問他心中有無愧疚之事,李廣說前在隴西時曾詐殺羌人降卒800人,心中時感有愧,相士說:“將軍不得侯者,莫過於殺已降之人。”

後來衛青第六次出征,李廣雖已年逾花甲,白發蒼蒼,但壯心不已,請求出征。武帝見他年事已高,初不應允,經李廣再三請求,才勉強答應。於是,讓他做前將軍,歸衛青指揮。但在臨行前,又暗中囑咐衛青,說李廣年老又命數不好,不要讓他與單於正麵對陣。衛青出塞後,得知了單於的駐紮地,遂決定親自率精銳部隊襲擊單於,這時候,衛青想起了武帝臨行時說的話,再加之好友公孫敖新失掉侯爵,擔任中將軍一職。衛青想給他立功機會,所以決定讓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出東道者堵截,讓公孫敖與自己一同與單於對陣。

李廣知道後,堅決拒絕調動。衛青不接受他的請求,命令長史下文書說:“趕快到所在部隊去,照文書說的辦。”李廣沒有向衛青告辭就動身了,內心極其惱怒地回到營中,領兵與右將軍會合,從東路出發。部隊因無向導,迷失了道路,沒能等衛青到後攻擊單於,失了戰機。衛青的部隊因單於逃跑也毫無收獲。

班師回來之後,大將軍衛青派長史拿了幹糧酒食送給李廣,順便問起迷路的情況,李廣不予回答。衛青又派長史緊催李廣的幕府人員前去聽候審問,李廣說:“眾校尉無罪,是我自己迷失了道路。現在我親自去上供狀聽候審問。”

李廣回到軍部,對他的部下說:“我李廣從年輕時就與匈奴作戰,大小戰役也有70多次了。這次有幸能跟隨大將軍迎戰單於的主力,而大將軍卻命我繞道遠行,軍隊偏又迷了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我李廣已經60多歲了,絕不能再麵對那刀筆之吏了!”說罷便拔刀自刎了。這個戎馬一生威震敵膽的老將就這樣死去,全軍將士均為他哀痛哭泣不已。百姓聽到這件事的,無論年老的、年輕的,認識他的、不認識他的,都為他流下了熱淚。

衛青

衛青(-前102),西漢著名大將,字仲卿,平陽(今山西臨汾)人。一生七次與匈奴作戰。用兵敢於深入,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平明,與士卒同甘苦。作戰常常奮勇爭先,深得眾將士愛戴。

出身貧微因姊身榮

西漢大將衛青出身於社會底層,他的母親衛媼原是平陽侯曹壽家婢女,因與在平陽公主家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生下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