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當時中國FPC行業正處於一個快速起飛的發展階段,國內市場正在迅速成長中,創業成功的外部市場環境已具備。可能使團隊創業失敗的最大威脅其實是看團隊成員能否團結一致麵對困難,能否將團隊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外界的競爭威脅是次要的,核心團隊本身的建設和表現才是成敗的關鍵。
經過對外部的考察和與很多有意向的資金方的交流接觸,團隊內部充分溝通,2000年初大家一致同意選擇借助一定外部資金的團隊創業方式。根本原則是核心團隊需掌握新公司經營管理權,這樣借助外部股東資源可降低創業成本和創業風險,加快創業成長速度,提高團隊創業的成功率。
憑借珠三角地區靈活的政策和創業的衝動,在其他股東的支持下,胡可、何波等6名下崗工程師團隊於2000年7月在中山火炬開發區創建了元盛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盛公司),至此,包括胡可在內的一批下崗工程師踏上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到2002年公司基本渡過了生存期,他們也過上了許多珠海工程師都經曆過的6+1生活,即6天在珠三角其他城市工作,周末回珠海與家人團聚。2002年,元盛電子麵臨擴產的需求,元盛電子回到珠海的懷抱,於2003年10月新廠順利投入生產。
他們通過艱苦溝通達成了團隊模式,慎重選擇了外部股東,經曆了一係列的製度化建設,以及後期與外部股東的合作和衝突協調。通過自身的艱苦努力,元盛電子已從一個年銷售額僅幾百萬元的小公司成長為年銷售額達2億元、年利稅達3000萬元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生產技術和產品在國內FPC行業處於領先地位。
在胡可董事長/總經理的領導管理下,元盛公司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積極要求產學研合作,取得的成績是巨大可喜的。
2006年,公司被評選為首屆中國電子電路優秀民族品牌企業(FPC行業入圍兩家之一);自2007~2009年,連續三年被評選為中國印製電路行業百強企業。
元盛公司自2003年起便與電子科技大學正式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以元盛公司為創新平台,電子科技大學為技術依托,針對印製電路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利用基地把大學最新的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產業化,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元盛電子提供專項經費、實踐基地,提高大學研究生、本科生實際工作能力,推動高校教育的發展,為珠海引進專業的技術人才;同時利用雙方優勢,共同申請國家、省、市的科技攻關項目;實現資源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互惠互贏;並先後在電子科技大學設立50萬元獎學金。2007年,元盛公司的產學研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不僅將元盛公司設立為電子科技大學產學研基地,還與電子科技大學聯合經廣東省科技廳批準建立了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撓性印刷電路產業化基地。2008年,與珠海市科技局、電子科技大學聯合在元盛公司引進和組建“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這標誌著元盛公司走向服務珠三角,服務整個廣東地區,乃至輻射整個華南地區的新高度。
在產學研合作的有力支撐下,元盛公司自身的建設也獲得了相當的成績,元盛公司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廣東省省級技術中心、獲權組建廣東省剛撓印製電路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掛牌成立CPCA(中國印製電路行業協會)撓性印製電路技術研發中心。元盛公司先後承擔了省部級和市級科研項目14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在國內外公開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製定國家、行業等各類標準5項,“元盛電子”商標獲得了“廣東省著名商標”稱號,依托產學研基地,聯合培養研究生17名,接待本科生畢業設計20餘人次,特別值得自豪的是公司技術創新成果榮獲了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珠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以胡可董事長/總經理為首的核心團隊的帶領下,珠海元盛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地成長壯大,譜寫出一個又一個美好的音符,構成愈加美麗的發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