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從業務員到行業領袖(1)(2 / 3)

沒忘記養育自己的土地,沒忘記培養自己的母校,沒忘記給予過自己幫助的人。李敬和默默進步,因為隻有自己的進步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從一線成長起來的他對業務流程了如指掌,對國際貿易實務了然於胸,為未來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也使他深深地熱愛這一行。

春芽破土而出。中電華南公司(由中電廣州分公司更名)拓展業務,決定在珠海經濟特區設立辦事處,需要派出具有開拓協調能力、業務精通、善於經營管理的人員到珠海負責籌建工作,公司領導選中了李敬和。

剛剛起步、還在探索階段的經濟特區正百業待興,沒有舒適的工作環境,沒有安逸的生活環境,這裏有的隻是片片規劃出來的土地和從零開始的規劃案。這是機遇,也是挑戰。“公司信任我,我要讓公司更放心”。帶著豪情壯誌,他踏上陌生的土地。

剛滿30歲的李敬和單槍匹馬風塵仆仆地來到珠海,抬頭是蔚藍的天空,可是卻找不到熟悉的雲;低頭是一樣的黃土,卻聞不到熟悉的鄉味;到處都是人,可是沒一個認識。剛剛建立的珠海辦事處沒有經費,沒有住房,沒有機動交通工具。住最便宜的招待所,騎一輛自行車外出聯係業務,每天領取的出差補貼僅有兩塊伍毛錢。回憶起當年的艱難環境李敬和忍不住的激動,好不容易才度過的歲月!還記得有一次,中電華南公司的一位領導來珠海辦事,回廣州時他倆一路同行,那時沒有跨江大橋,也沒有高速公路,從珠海到廣州要過幾個渡口,花七八個小時,中途下車吃午飯,因為開支有限,經濟能力不足,連點份小炒買罐飲料招待領導都感到困難,最後隻要了兩份盒飯兩杯清茶。沒有足夠的錢那就自己幹,炎炎夏日,一車的貨物,帶著員工從倉庫裝貨運到碼頭,然後卸貨裝船,汗水浸濕了衣裳卻燃起更旺盛的創業熱情。這位來自桂平山區的年輕小夥子,經曆過生活困難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曆了開始工作的沉澱積累,經曆了創業的艱辛困苦,一段段回憶在他心裏點點彙聚,讓他養成了勤儉節約過緊日子的習慣。這寶貴的財富為他日後馳騁商場、經營企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珠海辦事處在李敬和等一批開荒創業者艱苦卓絕的不懈努力下,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1989年,經原機械電子工業部批準,珠海辦事處升格為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駐珠海的全資直屬省級分公司,李敬和擔任公司副總經理,分管業務工作,僅兩年便打開了業務局麵,出口額由公司成立之初的300多萬美元躍升到1991年的1000萬美元。

雛鷹羽翅漸豐,即將展翅高飛。

遨遊商海,“四正”為銘

1992年初,37歲的李敬和被任命為中國電子進出口珠海公司總經理,成為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係統各分公司最年輕的總經理。上任伊始,李敬和在就職講話中對自己提出了“作風端正、位置擺正、處事公正、目光清正”的要求,讓全體員工監督。在中電珠海公司總經理的崗位上,李敬和一幹就是八年。八年來,在李敬和的精心打理下,中電珠海公司走上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軌道。到1994年,中電珠海公司已發展成為年進出口總額近億美元的專業外貿公司,躋身全國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外貿企業行列;到2000年,中電珠海公司連續十年出口額位居珠海市一般貿易出口首位。他本人因為業績顯著而成為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珠海市優秀共產黨員、珠海市勞動模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理事、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青年總裁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從業務員到公司總經理,從小型公司經理到社會公認的企業家,李敬和經曆了十年左右的磨煉、積累和升華。在中電珠海公司任總經理的八年,李敬和用他的激情、銳氣和執著的信念,演繹著他那“四正”的座右銘。

“沒有資金,勞動力不能發揮作用;沒有勞動力,資金不能發揮作用;沒有正確的管理,資金和勞動力都不能發揮作用。”1994年,李敬和赴美商務考察,美國一所名校大門上的這句話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思考良久的東西突然猶如珍珠串在了一起。規範管理、創新求變、促進發展的意念強烈湧上心頭。他統攬全局,推出了被專家們歸納為“人才、管理、信譽、責任”四大法寶的一係列讓中電珠海公司持續快速發展的戰略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