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魅力民俗(7)(1 / 3)

四、迎娶迎娶是最隆重、最神聖、最熱鬧、最風光的人生頭等大事,俗曰“娶媳婦勝如小登科,皇帝見了也得讓三分”。定襄的婚娶也不例外,張燈結彩,鼓樂笙歌,賀禮紛來,親朋滿座,這裏暫且不述,隻是將它獨特的帶有風情色彩的幾個斷麵剖切開來,讓您領略一下其中妙處。

(一)插喜花和偷盅筷插喜花和偷盅筷是迎娶的這一方到丈母娘家之後,在酒席宴間舉行的兩個小插曲。

插喜花亦叫端帽花。喜花是為新郎敬獻的兩朵綢綾質的小紅花。在酒席將散時,由新娘的弟弟、侄兒或妹妹為新郎插在帽子的兩側,表示對新郎新婚的祝賀。此時,鼓樂要奏極歡快的曲牌。於是新郎的伴戚將早就預備好的用紅紙包著的錢幣賞賜給插花者,以示感謝。這樣使本來就非常熱鬧的氣氛又平添了幾分歡樂和紅火。

偷盅筷。是指在酒席間新郎必須將丈母娘家的一雙筷子、兩個酒盅偷著拿上回家。說是偷,其實卻頗公開,堂而皇之,“偷”著便走。此俗之意,一說是女婿是外人,生來不珍貴,此一“偷”今後便不再偷了。一說“泰山”之筷可夾九州之菜肴,“泰山”之杯可盛四海之佳釀,女婿偷來“泰山”之盅筷,樂也無窮、福也無窮。與偷盅筷同時進行的還要“夾饃饃”,不管端上席麵幾盤饃饃(一般上5盤),每盤的頂子(放在最上麵的一個)全由新郎夾上帶回家中,曰“子孫饃饃”。伴隨著新郎的偷和夾,伴戚、娶親人及炮手都要偷和夾,但是盅筷隻許伴戚偷,娶親人和炮手是不能偷的,饃饃每人也隻能夾兩個。

(二)妝新娘與開粉臉新娘的穿著打扮是極講究的,其質地一般根據娘家的貧富有優劣之分,但其色調均以大紅為主,紅襖、紅褲、紅鞋、紅襪,連褲腰帶也必須是紅色的。過去還有戴花架、披紗綾的,真所謂鳳冠霞帔、花團錦簇。除了穿著打扮之外,還要為新娘開粉臉,當地也叫“剃臉”或“開臉”。開臉是用5種顏色的絲線(稱開臉線)由新娘的至親如姑姑、嬸嬸或嫂嫂為其拔去臉上的汗毛,再塗以胭脂粉黛,意為從此可在人前露臉了,因為舊時閨女家一般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時下,除為新娘開臉之外,大多還用時髦的化妝品描眉畫眼,塗脂抹粉,益發顯示了現代女性的俊美。

新娘妝畢,由送女戚攙扶送人花轎(現在時新小車,稱之為喜車)無論是過去的轎,還是現在的車,無論它已經是如何的幹淨舒服,都必須由新娘的母親再擦拭、清理一番,把婆家帶來的新娘婚被鋪好在轎(或車)的座椅上之後,新娘方可入轎(或車),新娘入轎前要向自己的長輩跪拜謝恩,有的地方還要放聲大哭幾聲,以示惜別之情。

(三)草把火與點油燈草把火是用紅線把穀草紮成兩個長約丈餘、粗約尺許的大草把,裏麵再放一些小鞭炮。等迎娶隊伍一進村時點燃,由新郎的朋友們拉著火把領前開路,邊走邊燃,不準熄滅,造成一種煙火繚繞、叭叭作響的喜慶氣氛。一直拉到街門口,把未燃完的一小截交給等候在門前的新郎的母親,然後由新郎的大娘或嬸嬸再在上麵撩幾勺麻油,母親便把更加興旺的火把分別放置在主房及新房的灶膛內,取日子紅紅火火、興旺發達之意。

點油燈是由新郎的姑姑或姨姨點燃兩個燈盞,連同用紅線連在一起的一對麵塑小白兔一同放置於新房的門頂,以象征著玉兔金緣、燈火輝煌,並兼有鎮宅祛邪之意。因為燈則火,兔則虎,邪惡見火而滅、見虎而逃。

(四)避“三相”與“《草料歌》”

避“三相”是指有三種屬相的人不準見到新娘下轎(或車)。哪三相呢?“新人麵前一、五、九”,即比新娘的屬相小一、五、九的三種屬相,如新娘屬鼠,那麼此三相即是牛、蛇和雞,事先在紅紙上寫好如下內容:

是日迎親大吉祥,新人麵向XX方,忌妨三相XXX,孕婦孝服宜躲藏。

貼於醒目地方,讓人們明了,如屬此三相之一者,便注意避開新娘下轎。如果新郎的屬相正好是這所避屬相之一,而又不得不見新娘下轎,那麼隻好用一張新被子把新郎、新娘隔開。

新娘下轎(或車)後,腳板不準直接著地,要踩在早已鋪好的紅氈或席條上。此氈或席條一直鋪到洞房門口,中途還要設置一些障礙物,如板凳、馬鞍等,讓新娘跨越而過。此時由一位本族長者手托盛有幹草截和黑豆的盤子,口中唱著《草料歌》即喜歌:“一把草,一把料,請得新人下了轎……”同時往新娘和新郎身上不斷地拋撒草料,一直撒到新娘進了洞房。這一方麵屬逗樂取笑,形成歡樂和諧氣氛,另一方麵也寄托了對美滿婚姻的祝福。《草料歌》現在大部分地方已不唱了,但在邊遠山區還有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