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林逋獲得空前名聲的是梅,其梅妻鶴子之說及梅花詩深入人心,以至人們談到梅,往往要與和靖聯係起來,所謂“若無和靖即無梅”辛棄疾《浣溪沙·種梅菊》,《稼軒詞》卷四,四庫本。、“說著梅花定說君”吳錫疇《題林和靖墓》,《蘭皋集》卷一,四庫本。是也。而最為人們稱道的便是其《山園小梅》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最早“發現”這兩句的是歐陽修:“處士林逋,居於杭州西湖之孤山。逋工筆畫,善為詩,如‘草泥行郭索,雲木叫鉤輈’,頗為士大夫所稱。又《梅花詩》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評詩者謂前世詠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歐陽修《歸田錄》卷二,《歐陽修全集》,第1024頁。司馬光《溫公續詩話》也說:“林逋處士,錢塘人,家於西湖之上,有詩名。人稱其梅花詩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曲盡梅之體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曆代詩話》,第275頁。有一則故事說:“王君卿在揚州同孫巨源、蘇子瞻適相會。君卿置酒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此林和靖《梅花詩》,然而為詠杏與桃皆可。東坡曰:‘可則可,隻是杏花不敢承當。’一座大笑。”王直方《王直方詩話》,《宋詩話輯佚》,第13頁。可見其梅詩經常被人當作談資。當然,像王君卿這樣持懷疑態度的人也不是絕無僅有,黃庭堅就說:“歐陽文忠公極貴林和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別有詠梅一聯雲:‘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勝似前句。”黃庭堅《書林和靖詩》,《山穀別集》卷十一,《山穀內集·外集·別集》,四庫本。陳輔之也認為:“詩家之工,全在體物賦情,情之所屬惟色,色之所比惟花。……林和靖《梅花詩》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近似野薔薇也。”陳善《陳輔之詩話》,《宋詩話輯佚》卷上,第292頁。持同樣意見的還有陸遊,以及明代的胡應麟、李東陽、王世貞、楊慎等人。當然,總體來說,貶低者是少數,畢竟林逋這兩句詩是曲盡了梅之風神的。
林逋還寫過一些其他的梅花詩,但都不如《山園小梅》這般有名。後來詩歌中出現大量的詠梅詩、和梅詩之類,都與林逋的梅詩有一定關係。梅花作為中國文化中高節的象征,自林逋始。林逋自己也成為高士的典範,受到後人頂禮膜拜。李之儀《書林逋處士詩後》說:“西湖風物固不遷,但無和靖輩人物爾,覽之悵然。”李之儀《姑溪居士前集》卷四十二,四庫本。黃庭堅《題林和靖書》:“林處士清氣照人,其端勁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黃庭堅《山穀別集》卷十一。陸遊《跋林和靖詩集》:“和靖人物文章,初不賴東坡公以為重,況黃、秦哉。若李端叔尤不足錄,讀竟使人浩歎,書之,所以慰和靖於泉下也。”陸遊《跋林和靖詩集》,《渭南文集》卷三十,四庫本。如此等等,舉不勝舉。
第五節 仕宦詩人群體
宋初晚唐體詩人中,仕宦身份者占了一半,並沒有讓僧、隱類詩人在數量上占據優勢。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詩歌創作作為一種文化行為,其參與者至少得受過一定的教育和專業訓練。而以當時的教育條件,隻有少數人能獲得這種機會,這少數的人又往往因“學而優則仕”的機製而參與政府的運作。所以在當時情況下,從人數上來說,仕宦者永遠是文化活動的優勢群體,僧人、隱士詩人則往往因為鳳毛麟角而受到世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