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之中,所有的木雕作品被同樣的蒙布遮蓋著,不同的是,在七位長老身前的桌上,有三個蒙布遮蓋的作品被單獨拿了出來。
毫無疑問,這三個被單獨拿出來的作品就是此次比賽的前三甲。
看到所有參賽者重新進入房間,修林匠師站起身,他的氣色比剛才好多了。
“眾位的作品剛才我們七個老家夥已經看過了,你們年紀輕輕就展現了極高的木雕技藝,實在是讓我們幾個老人欣慰啊,讓我們對木雕技藝的未來充滿信心!”
“從眾位的作品當中,我們選出了三件更勝一籌或是有特色的作品,本想評定個一二三出來,可意見並不統一。”
“後來我們想到,你們也是木雕師,而且天賦都極好,眼光也比我們老家夥的強多了,為什麼不讓你們評判呢。”
“因此我們最後決定,此次木雕師比賽的所有參賽者作為評委,每人一票,覺得哪個作品好就投到哪個作品的票箱裏麵,最後根據票數多少評判一二三名。”
“現在,請大家好好欣賞這三件作品吧。”
說完,修林匠師拿開了身前三件作品的蒙布。
看到三件作品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麵目,眾人紛紛圍攏上去。
第一件作品,是一個貔貅木雕。
貔貅是神話傳說當中的瑞獸,雖然是瑞獸,但是其“形如虎豹,首尾似龍狀”,凶猛威武。
以前別人雕刻貔貅,也是據此把它的凶猛威武作為主要的突出特點,但是這個木雕作品卻不然。
雖然貔貅的樣子也是威風凜凜,但是其神態卻更多了一種憨態可掬的意思,讓人一看之下心情有愉悅之感,凶狠不見,卻展現出一種祥瑞之氣。
木雕的這種氣息在白乳木流光紋理的襯托下更是令整個木雕作品展現出一種別樣的清新之感。
第二件作品,雕刻的東西路小賤並不認識,隻不過能看得出來是一種植物。
在所有的木雕作品中,植物應該是最難以雕刻,最不容易表達感情的一種。
因為其疏枝橫斜、一枝一葉的姿態所需要的刀工實在是太過複雜,隻是處理其形態就已經很讓人頭疼了,再往其中摻雜感情則更是強人所難。
這件作品的特點就在於,雕刻師完全摒棄了感情的表達,完完全全就是對於植株本身形態的再現。
隻不過,這形態再現的也太精致了一些,精致到樹幹上的一個疤,葉片上的一條脈,樹枝上趴著的一隻蟬,都細微的展現出來。
因為這樣,整個植株給人以鮮活,栩栩如生的感覺。
沒有極致的刀功,斷然不能完成這樣一件作品。
這件作品就是在向人們赤果果的宣告,看,我就是有如此牛逼的刀功!
第三件作品,是一件人物木雕。
跟秦羽飛的半身木雕像不同,這是一個全身的雕像,而且不是一個人。
一個母親斜躺在一側,在她的身前,一個奶胖的嬰兒趴在她身上,嘴裏含著一邊的***,兩隻大眼睛盯著自己的母親,臉上是滿足的笑容。
嬰兒的另一隻手,摸進了母親另一邊的懷中。
而那位母親,一隻手撫摸著嬰兒的頭,另一隻手托著後腦,兩隻眼睛慈愛的看著自己的孩子。
這個場景一點都不複雜,但是表達出來的感情卻十分濃鬱,甚至讓人不斷聯想,這一定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女主人在家裏照顧孩子,男主人在外打拚賺錢,一家人其樂融融,共享天倫。
甚至,可能還會有人從嬰兒母親的神態當中,想起自己的母親也未可知。
整個木雕線條流暢,在白乳木流光的紋理表達凸顯下,聖母的形象光彩熠熠的展現在人們眼前。
因此,路小賤給自己的這件木雕起得名字,就叫做聖母。
這是他從前世看過的很多聖母畫作中得到的靈感,更是因為這一段時間在與母親的朝夕相處過程中所不斷醞釀出來的感情。
所有的參賽者圍攏著三件木雕作品,一遍觀看,一遍讚歎。
讚歎貔貅木雕的破除桎梏,讚歎植物木雕的極致刀功,更讚歎母子木雕的情感表達。
“我覺得這件貔貅好,從來人們雕刻貔貅,都是威猛凶狠的樣子,誰能想到如此憨態可掬又不失凶猛的樣子,能讓貔貅的祥瑞之氣更好的展現呢。”
“不,還是這個玲瓏樹好一些,感情的表達畢竟需要靈感,靈感有了感情也就到位了,可這刀功那可是硬功夫,有了如此刀功,還怕以後不成為木雕匠師嗎?”
“一碼歸一碼,木雕最重要的就是感情表達,真要說刀功,那還是排在第二位的,就感情表達來說,我覺得還是這母子表達的最深刻,最符合木雕的審美。”
……
“王師兄,我總覺得這個母子木雕好像有什麼不一樣……”
“是啊,我也有這種感覺,可真要說有什麼不一樣,我又說不出來,到底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