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隻是一個神話傳說,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期望而使“雕像”變成“美少女”的例子也不鮮見。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殷切的期望總會實現。積極的期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期望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研究人員提供給一個學校一些學生名單,並告訴校方,他們通過一項測試發現,該校有幾名天才學生,隻不過尚未在學習中表現出來。其實,這是從學生的名單中隨意抽取出來的幾個人。
然而,有趣的是,在學年末的測試中,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比其他學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認為,這就是由於教師期望的影響。
由於教師認為這個學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課時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學習時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績。
對少年犯罪的研究表明,許多孩子成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不良期望的影響。他們因為在小時候偶爾犯過的錯誤而被貼上了“不良少年”的標簽,這種消極的期望引導著孩子們,使他們也越來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
管仲在做齊國的宰相以前曾經負責押送過犯人,但是,與別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並沒有親自押送犯人,而是讓他們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隻要在預定日期趕到就可以了。犯人們感到這是管仲對他們的信任與尊重,因此,沒有一個人中途逃走,全部如期趕到了預定地點。由此可見,積極期望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有多大。
在現代企業裏,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僅傳達了管理者對員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還更加適用於團隊精神的培養。即使是在強者生存的競爭性工作團隊裏,許多員工雖然已習慣於單兵突進,我們仍能夠發現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其中最有效的靈丹妙藥。麥肯錫公司的創建者鮑爾指出:
領導者有三種責任:給員工自信和自尊,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保持員工的精神和士氣;幫助員工了解自己的責任,讓他們作為個體成長發展。
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不僅要當好領導,更重要是當好老師,要誨人有術。幫助員工建立自信,給人勇氣,教人自立,是功德無量的善行,也是誨人的真諦。誨人不僅需要不倦,還需要有良苦用心,要教育員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石家莊三鹿集團曾有一位新招聘來的年輕員工,在編製計算機程序時,總也做不好,他自己都喪失了信心,準備到總經理那裏去辭職,總經理親切地鼓勵他一定能幹好,使這位年青人備受感動,同時增強了自信,很快就完成了任務。現在,這位年青人已成為企業的骨幹。通過這件事情,三鹿的總經理說:“我個人生活的目標是快樂生活,因此,我也要把快樂傳給別人。我給了這位年青人認可,他就獲得了快樂,並能影響他一生的生活,我也就更快活了。”
人們通常用這句話來形象地說明皮格馬利翁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總之,要想使員工發展得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