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看到對方的好,欣賞對方的美

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兩歲的時候得了小兒麻痹,右腿留下了殘疾。剛得病的時候,病腿軟綿綿的使不上一點兒力氣,隻能爬行。有人說,小兒麻痹這種病隻能預防不能治愈。身為教師的父親更明白“用進廢退的道理”,所以他總是千方百計的鼓勵和督促我進行康複訓練。在鍛煉和重新學走路的過程中,我不知摔過多少個跟頭,而且從記事的時候起,“瘸子”“拐子”等刺耳的譏笑聲就從來沒斷過,我甚至曾經有過害怕走出家門的一段經曆。細心的父親發現了這個情況後,就安慰我說:“你走不走路,都改變不了你腿有毛病這個事實。隻有加強鍛煉,你的病腿才會越來越好。何況,腿有毛病又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要知道,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殘疾。”父親的這番話讓我受益終生,它不但讓我走出了陰霾,心變得敞亮了,而且讓我從此告別了自卑心理,抗打擊的能力也強了。也許是因為父親是教師的原故吧?從上學之日起,我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而且我也從沒有因為害怕被別人嘲笑而放棄過一節體育課。現在回想起來,小兒麻痹雖然讓我經受了難以記數的挫折和心靈上的打擊,可是也培養了我自尊、自強、樂觀向上和永不向困難低頭的倔強性格。

在我感受到父母對我的無比關愛和體貼的同時,我也時常生活在家庭生活的恐懼之中—父母經常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發生爭吵。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父母恩愛更重要的事情,所以這對我的打擊很大,也促成了我的婚姻觀—將來決不過父母那種動不動就吵架的家庭生活。然而,對於一個身有殘疾的人來說,能否找到對象都是一件未知的事情,何況我還“挑肥揀瘦”的?所以,我常常自嘲地說:我是明知到命比紙薄,可是心卻偏偏還要比天高。或者也可以說,我對婚姻是持悲觀的態度的。

1991年大學畢業時,我被分配到一個殘疾人就業的康複醫院工作,沒想到這一段短暫的工作經曆卻成就了我的美滿姻緣。在同事的撮合下,我與比我小四歲的盲人按摩醫生王興豔建立了戀愛關係,並最終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王興豔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為患虹膜炎右眼失明了,初中的時候又因用藥不當導致左眼眼底出血,曾經失明過兩年,後經多方求治,左眼才有了0.01的視力。可是,王興豔心靈手巧、樂觀豁達、通情達理、秀外慧中的內在品質卻一下子吸引了我,從與她相處的那一時刻起,我就知道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侶。也許是因為都有過病痛的折磨和心靈上遭受過類似打擊的緣故吧,我們的心仿佛是相通的,那種默契的感覺和彼此的體貼關愛使我們產生了相見恨晚的感覺。